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关系研究——以天津市职场女性为例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关系研究——以天津市职场女性为例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Concept,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of Urban Single Women—A Case Study of Working Women in Tianjin
1. 前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伦丽,2013)。两性婚恋问题关系到家庭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伦丽,2013)。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两个重大课题,如何理解和处理恋爱和婚姻问题,对人生幸福与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青年女性的婚恋观、恋爱行为深刻影响着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安全。“剩男剩女”现象是我国当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反映了我国大龄单身青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剩女”概念的由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标准,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于2006年将“剩女”一词收入其中,将其描述为具有很高的学历、灵活的思想和优秀的品质,美丽大方,追求个性解放的单身女性(教育部,2007)。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新词汇将“剩女”定义为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简称“三高”)的,生活工作在现代都市的,因择偶标准过高导致没有寻找到合适结婚对象的大龄单身女性(韦伟,2022)。大龄单身女性的婚恋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会使大龄单身女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部分研究者将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和地区综合考虑,认为居住在城市的人更有可能因为教育程度的提高和职场机会增多而延后婚姻(Yoo & Lee, 2019)。也有学者通过对比韩国、中国和越南三个国家初显成人期青年的数据,得出个人主观幸福感对人们的结婚意愿和期望婚龄都产生了正向的影响(Yoo & Lee, 2019)。主观幸福感对婚姻可能性预测的能力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认同(Mastekaasa, 1992)。
本研究以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为研究对象(职场单身女性(韦伟,2022),是指生活在现代都市中,年龄在30~40岁之间,经济独立,事业至上,拥有高职位、高收入、高学历,具有较强的处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白领女性为代表的从事非体力劳动行业,没有婚姻经历的女性),探讨城市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及幸福感之间的差异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影响城市女性幸福感,并对4个假设进行验证:假设1,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2,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3,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4,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2.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和滚雪球取样法在天津市行政区域选取246名职场女性为被试,其中已婚女性96名,大龄单身女性150名;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33.46岁;市内六区126人(51.3%),非市内120人(48.7%);大专及以下学历者58人(23.6%),本科学历者133人(50.1%),硕士及以上55人(22.4%);经济收入5000元以下者76人(30.9%),5000~8000元者122人(49.6%),8000元以上者48人(19.5%)。
3. 研究方法及统计分析
3.1. 心理压力
采用《中文知觉压力量表》(CPSS),该量表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感(维度1)和失控感(维度2)的问题构成,4、5、6、7、9、10和13题反向评分(胡俊峰,侯培森主编,2005)。按问卷应答选项的赋值(1、2、3、4、5)所计总分应该减去14分就是最后得分,如果按0、1、2、3、4、5计分所得总分就是最后得分,CPSS测量值的理想分界值为25,大于25分者为过大压力,称之为健康危险性压力(胡俊峰,侯培森主编,2005)。该问卷的Crobanch’s系数为0.79 (胡俊峰,侯培森主编,2005)。
3.2. 自我概念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是美国田纳西州心理学家Fitts 1965年编制,包括自我概念的结构维度、内容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共70个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记分法,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约消极。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该量表信效度符合测量学要求(张绍兴,2021a)。
3.3. 生活质量
采用李凌江、杨德森等(1998)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共74个条目(张作记主编,2005)。该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前三个维度各有5个因子,物质生活维度4个因子,还有1个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共20个因子(张作记主编,2005)。统计包括总分、维度分、因子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张作记主编,2005)。
3.4. 幸福感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职场女性幸福感进行评价,总体幸福感量表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1996年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包括18个条目,相关研究显示: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与0.88之间(张绍兴,2021b)。
3.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将总体幸福感、心理压力、生活质量和自我概念作为连续变量,婚姻状态作为分类变量;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婚姻状态的职场女性在幸福感、心理压力、生活质量及自我概念的差异性;其次,使用回归方程分析心理压力的2因子、自我概念的6因子、生活质量的20因子对幸福感变异量的解释度;最后,采用AMOS软件对心理压力、生活质量、自我概念与幸福感的效应进行分析,并对4个假设进行验证。
4. 结果
4.1.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及幸福感比较
4.1.1.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心理压力比较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比较,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失控感高于职场单身女性、紧张感低于职场单身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城市职场女性在心理压力得分上,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不存在显着差异(见表1)。
婚恋状态
N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
显著性(双尾)
失控感
已婚
96
15.7529
3.00755
8.701
0.000
单身
150
12.6600
2.37105
紧张感
已婚
96
8.0235
2.57727
7.751
0.000
单身
150
15.5600
2.19664
心理压力
已婚
96
18.4118
8.53047
1.723
0.086
单身
150
16.9133
4.80762
Table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urban working women with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表1.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心理压力统计分析
4.1.2.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自我概念比较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自我概念比较,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得分均高于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两者存在显着差异(P < 0.05),其他因子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见表2)。
婚恋状态
N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
显著性(双尾)
生理自我
已婚
96
44.1412
11.97334
1.454
0.147
单身
150
41.8933
11.04180
道德自我
已婚
96
40.7176
13.84318
2.701
0.007
单身
150
36.1200
11.74215
心理自我
已婚
96
40.4824
13.99627
0.924
0.357
单身
150
38.8533
12.38606
家庭自我
已婚
96
37.9765
13.56113
2.304
0.022
单身
150
34.4200
9.92473
社会自我
已婚
96
39.4235
14.57524
1.949
0.052
单身
150
36.0200
11.78298
自我批评
已婚
96
34.5765
8.44785
−2.256
0.025
单身
150
37.1533
8.39682
自我概念
已婚
96
83.9529
17.39041
3.138
0.002
单身
150
77.3333
14.38524
自我满意
已婚
96
83.2471
17.01323
3.034
0.003
单身
150
76.9867
14.07029
自我行动
已婚
96
85.7882
18.98815
3.111
0.002
单身
150
78.1733
17.46281
Table 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elf-concept of urban working women with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表2.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自我概念统计分析
4.1.3.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生活质量、幸福感比较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生活质量比较:在物质生活维度,城市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在生活环境因子存在显着差异(P < 0.001);在躯体功能维度,城市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在进食功能、性功能和躯体功能存在显着差异(P < 0.001或P < 0.005);在心理功能维度,城市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在正性情感、自尊和心理功能存在显着差异(P < 0.05或P < 0.005);在社会功能维度,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在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和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单身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或P < 0.05);在生活质量总评价上,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得分高于单身女性,差异达到P < 0.005的显着水平。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幸福感比较,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幸福感高于单身状态女性,差异到达P < 0.005的显着水平(见表3)。
婚恋状态
N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
显著性(双尾)
住房因子
已婚
96
13.4235
2.22741
−0.629
0.530
单身
150
13.6400
2.69546
社区服务
已婚
96
11.6941
1.57377
−1.003
0.317
单身
150
11.9733
2.27607
生活环境
已婚
96
12.9059
1.68059
4.588
0.000
单身
150
11.7600
1.92364
经济状况
已婚
96
10.8706
1.93211
0.171
0.864
单身
150
10.8267
1.87082
物质生活
已婚
96
48.8941
3.71619
1.273
0.204
单身
150
48.2000
4.17728
睡眠与精力
已婚
96
13.9412
2.90055
1.831
0.068
单身
150
13.3200
2.24152
躯体不适感
已婚
96
10.8235
2.80381
−1.874
0.062
单身
150
11.4133
1.99391
进食功能
已婚
96
13.9765
1.61080
5.460
0.000
单身
150
12.5333
2.11313
性功能
已婚
96
12.2588
4.28773
3.953
0.000
单身
150
10.3133
3.19214
运动与感觉功能
已婚
96
13.4353
3.03333
0.057
0.955
单身
150
13.4133
2.75678
躯体功能
已婚
96
64.4353
8.85794
3.042
0.003
单身
150
60.9933
8.02220
精神紧张度
已婚
96
10.8824
1.86708
0.354
0.724
单身
150
10.8000
1.62200
正性情感
已婚
96
15.2588
2.13894
3.290
0.001
单身
150
14.2067
2.46940
负性情绪
已婚
96
10.5529
1.65116
1.296
0.196
单身
150
10.2000
2.17983
认知功能
已婚
96
12.4471
2.17401
0.901
0.368
单身
150
12.1733
2.27253
自尊
已婚
96
13.9765
2.51177
3.162
0.002
单身
150
13.0200
2.05126
心理功能
已婚
96
63.1176
7.50779
2.591
0.010
单身
150
60.4000
7.84583
社会支持
已婚
96
13.7059
3.27626
3.335
0.001
单身
150
12.3467
2.83551
人际交往能力
已婚
96
14.1176
3.45520
3.374
0.001
单身
150
12.7200
2.79770
工作与学习
已婚
96
13.1059
3.11686
1.999
0.047
单身
150
12.4000
2.25847
业余娱乐生活
已婚
96
54.3882
8.71656
2.604
0.010
单身
150
51.4533
8.05900
婚姻与家庭
已婚
96
13.5882
2.51800
3.732
0.000
单身
150
12.4133
2.19880
社会功能
已婚
96
108.9059
20.20350
3.052
0.003
单身
150
101.3333
17.08905
生活质量评价
已婚
96
12.5176
1.96767
1.187
0.236
单身
150
12.2133
1.84131
生活质量总体评价
已婚
96
297.8706
36.11417
3.193
0.002
单身
150
283.1400
32.72050
幸福感
已婚
96
79.2235
16.99046
3.054
0.003
单身
150
72.9467
13.98551
Table 3.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ife quality and happiness of urban working women with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表3. 不同婚姻状态的城市职场女性生活质量、幸福感统计分析
4.2. 城市职场女性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4.2.1.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对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幸福感回归分析
首先,以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心理压力的紧张感、失控感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紧张感、失控感解释了总体幸福感82.7%的变异量;其次,以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解释了幸福感99.7%的变异量;最后,以生活质量的20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业余娱乐生活、认知功能、人际交往能力、负性情绪、睡眠与精力、经济状况、社区服务、性功能、住房因子解释了幸福感99.3%的变异量(见表4)。
因变量
自变量
偏回归系数
标准差
标准回归系数
t值
P值
幸福感
(常数)
984.418
100.474
9.798
0.000
紧张感
−57.185
6.906
−8.674
−8.281
0.000
失控感
44.266
5.918
7.836
7.480
0.000
R2 = 0.831 调整后R2 = 0.827 F = 201.489 P < 0.001
(常数)
42.863
1.243
34.477
0.000
道德自我
0.990
0.021
0.807
46.615
0.000
自我批评
−0.248
0.022
−0.123
−11.423
0.000
家庭自我
0.179
0.018
0.143
9.764
0.000
心理自我
−0.055
0.019
−0.045
−2.842
0.006
R2 = 0.997 调整后R2 = 0.997 F = 7675.084 P < 0.001
(常数)
−14.987
3.071
−4.880
0.000
业余娱乐生活
0.862
0.106
0.442
8.157
0.000
认知功能
0.414
0.223
0.053
1.861
0.067
人际交往能力
1.081
0.249
0.220
4.337
0.000
负性情绪
0.287
0.143
0.028
2.011
0.048
睡眠与精力
0.883
0.201
0.151
4.386
0.000
经济状况
0.790
0.140
0.090
5.624
0.000
社区服务
−0.502
0.153
−0.046
−3.275
0.002
性功能
0.530
0.153
0.134
3.468
0.001
住房因子
0.178
0.083
0.023
2.142
0.035
R2 = 0.993 调整后R2 = 0.993 F = 1251.758 P < 0.001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concept,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of married women in urban workplaces
表4.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幸福感回归分析
4.2.2.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已婚女性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假设1: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2: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利用AMOS工具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性检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检验如下:X2/df = 3.564、PGFI = 0.695、RMSEA = 0.056、GFI = 0.998、AGFI = 0.999、CFI = 1.000、TLI = 1.000,各项指数符合模型适配度要求。
由图1可知,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心理压力感知对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01、生活质量总评价对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21;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04 × 0.78 = 0.031、生活质量总评价→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96 × 0.78 = 0.7488;心理压力感知对总体幸福感的总效应为|−0.01| + 0.031 = 0.042、生活质量对总体幸福感的总效应为0.21 + 0.7488 = 0.9588。
由表5可知,心理压力感知→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着水平、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达到P < 0.001的显着水平,即假设1: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得到验证;生活质量总评价→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和生活质量总评价→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均达到P < 0.001的显着水平,即假设2: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得到数据支持。
Figure 1. An analysi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quality of life, self-concept and happiness among urban married women
图1. 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心理压力、生活质量、自我概念与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路径系数
标准差
T值
P值
自我概念←生活质量总评价
0.462
0.012
37.562
***
自我概念←心理压力感知
−0.075
0.052
−1.449
0.147
总体幸福感←自我概念
0.764
0.050
15.144
***
总体幸福感←心理压力感知
−0.020
0.024
0−.803
0.422
总体幸福感←生活质量总评价
0.099
0.024
4.122
***
Table 5.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perception, quality of life, self-concept and overall happiness path of urban married women
表5. 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心理压力感知、生活质量、自我概念与总体幸福感路径分析
4.2.3.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对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幸福感回归分析
首先,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以心理压力的紧张感、失控感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紧张感、失控感解释了总体幸福感20.0%的变异量;其次,以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道德自我、社会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解释了总体幸福感99.2%的变异量;最后,以生活质量的20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业余娱乐生活、人际交往能力、性功能、睡眠与精力、负性情绪、住房因子、自尊、社区服务、生活质量评价、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功能解释了总体幸福感99.4%的变异量(见表6)。
总体幸福感
(常数)
403.107
60.650
6.646
0.000
失控感
23.953
4.026
4.061
5.950
0.000
紧张感
−24.781
4.345
−3.892
−5.703
0.000
R2 = 0.211 调整后R2 = 0.200 F = 19.666 P < 0.001
(常数)
31.845
1.685
18.900
0.000
道德自我
1.076
0.023
0.903
46.215
0.000
家庭自我
0.285
0.034
0.202
8.281
0.000
社会自我
−0.152
0.030
−0.128
−4.998
0.000
自我批评
−0.056
0.027
−0.034
−2.096
0.038
R2 = 0.992 调整后R2 = 0.992 F = 4391.118 P < 0.001
(常数)
21.400
3.812
5.615
0.000
业余娱乐生活
0.350
0.053
0.202
6.605
0.000
人际交往能力
0.749
0.112
0.150
6.697
0.000
性功能
1.541
0.084
0.352
18.349
0.000
睡眠与精力
1.452
0.115
0.233
12.659
0.000
负性情绪
0.139
0.074
0.022
1.880
0.062
住房因子
−0.363
0.045
−0.070
−8.001
0.000
自尊
0.413
0.089
0.061
4.656
0.000
社区服务
0.258
0.050
0.042
5.188
0.000
生活质量评价
−0.660
0.114
−0.087
−5.786
0.000
躯体不适感
−0.384
0.081
−0.055
−4.736
0.000
运动与感觉功能
−0.277
0.072
−0.055
−3.820
0.000
R2 = 0.994 调整后R2 = 0.994 F = 2218.101 P < 0.001
Table 6.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concept and quality of life on happiness of single women in the workplace
表6.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对职场单身女性幸福感回归分析
4.2.4. 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单身女性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假设3: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假设4: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利用AMOS工具对假设进行验证性检验,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如下:X2/df = 0.360、PGFI = 0.668、RMSEA = 0.000、GFI = 1.000、AGFI = 0.995、CFI = 1.000、TLI = 1.005,各项指数符合模型适配度要求。
由图2可知,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心理压力感知对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00、生活质量总评价对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10;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01 × 0.91 = 0.0091、生活质量总评价→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为0.96 × 0.91 = 0.8736;心理压力感知对总体幸福感的总效应为0.00 + 0.0091 = 0.0091、生活质量对总体幸福感的总效应为0.10 + 0.8736 = 0.9736。
由表7可知,心理压力感知→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着水平、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也未达到显着水平,即假设1: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心理压力感知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未得到数据支持;生活质量总评价→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和生活质量总评价→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均达到P < 0.001的显着水平,即假设2: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自我概念在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得到验证。
Figure 2. Analysis on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quality of life, self-concept and happiness of urban single women
图2. 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心理压力、生活质量、自我概念与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路径系数
标准差
T值
P值
自我概念←生活质量总评价
0.423
0.010
42.281
***
自我概念←心理压力感知
0.033
0.068
0.489
0.625
总体幸福感←自我概念
0.881
0.016
54.386
***
总体幸福感←心理压力感知
−0.003
0.013
−0.201
0.841
总体幸福感←生活质量总评价
0.041
0.007
5.763
***
Table 7. Single women’s psychological stress perception, quality of life, self-concept and overall happiness path analysis
表7. 单身女性心理压力感知、生活质量、自我概念与总体幸福感路径分析
5. 讨论
1、城市职场单身女性与已婚女性的心理压力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心理压力的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失控感高于单身女性、紧张感低于单身女性。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和单身女性二者的压力源不同,对心理造成影响不同。城市职场女性的心理压力均低于健康危险性压力(胡俊峰,侯培森主编,2005) (大于25分者为过大压力,称之为健康危险性压力)。通过访谈可以发现,职场已婚女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心理上的失控感,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烦琐事件上,而职场单身女性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心理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单身女性相对已婚女性少了很多“茶米油盐”等日常琐事,但面临着年龄的增加、择偶空间缩窄、繁衍困境、社会偏见及歧视等现实问题,无形中增加了单身女性的焦虑、紧张感(访谈对象中,很少有单身女性能接受单身生育,大部分单身女性还期待结婚繁衍)。
2、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与单身女性存在显著差异。道德自我是个体对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的看法;家庭自我表示个体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价值感以及胜任感;自我批评指个体对他人所做的否定、消极的评价、看法的接受程度;自我概念反映个体对自我现状的描述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觉的认同程度;自我满意反映个体随自我现状的满意或者接纳程度;自我行动表示个体在接纳或者拒绝自己后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外在的表现行为。职场已婚女性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和自我行为上均高于单身女性,反映出职场已婚女性自我的认同与和谐;在自我批评上低于单身女性,体现单身女性自尊较低。两性自我概念与婚恋问题研究较少,更多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3、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在躯体功能维度(进食功能、性功能和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正性情感、自尊和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和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评价、总体幸福感上均高于单身女性。在物质生活维度,职场已婚女性与单身女性不存在差异,甚至单身女性要好于已婚女性,但是单身女性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即生理动机、亲密动机、自我价值感等较已婚女性缺乏,影响其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幸福感。
4、生活质量的业余娱乐生活、人际交往能力、负性情绪、睡眠与精力、社区服务、性功能、住房因子是城市已婚女性、单身女性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认知功能、经济状况单独影响职场已婚女性幸福感,自尊、生活质量评价、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功能影响职场单身女性幸福感。心理压力的紧张感、失控感两个因子对城市职场已婚女性总体幸福感(解释了82.7%的变异量)的影响远远大于职场单身女性(解释了20.0%的变异量)。田纳西自我概念的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因子是影响城市职场已婚女性、单身女性总体幸福感的共同因子;心理自我影响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总体幸福感(心理自我表示个体对其个人价值以及能力等的评价)、社会自我影响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总体幸福感(社会自我表示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价值感与胜任感),即已婚女性的幸福感更多源自自我价值认同的影响、单身女性的幸福感更多需要他人认同。
5、心理压力感知对城市职场已婚女性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01、对单身女性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00,即心理压力感知对不同婚姻状态女性的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同;生活质量总评价对城市职场已婚女性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21、对职场单身女性的总体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10,即生活质量对不同婚姻状态女性的幸福感的直接效应程度不同;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显著,城市职场单身女性的心理压力感知→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不显著,即自我概念在城市职场已婚女性的心理压力感知与总体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城市职场已婚、单身女性的生活质量总评价→自我概念→总体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即自我概念在城市职场女性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基金项目
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市大龄女性婚嫁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TJJX15-038)。
网址:城市职场单身女性心理压力、自我概念、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关系研究——以天津市职场女性为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336
相关内容
“三孩”之后:职场上,生育政策影响女性发展;家庭内,夫妻权力关系难以改变职场女性生存法则
工作压力大节奏快 谁来保障职场“打工人”身心健康
职场
为生活做“简法”,新职业整理收纳师市场走俏
浅谈女性人才的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
全球视野下“城市生活圈”规划理念与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家务劳动分工:女性的“生活实验”与“性别政治”
职场的生存法则15篇
职场人要懂的几个职场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