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文艺与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18 15:16

创新文化鼓励大众参与创造新事物 #生活乐趣# #创新乐趣# #创新文化#

□ 汪政

人民不但是文艺的欣赏者,还是文艺的创造者。中外文艺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民文艺的创造史,是大众文艺的发展史。现在,随着国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公共空间的拓展,对艺术表达的激发是空前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艺术表达者。一种新大众文艺态势正在形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壮丽景观。

仔细研究一下,可能没有哪个时代有今天这么众多的个体或多或少地借助艺术与社会或他人产生联系。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公共生活介入的热望以及艺术表达对其他职业与行业的赋能,使得许多看上去与文艺完全无关的人士纷纷加入艺术创作的队伍。

文艺已经成为另一种时尚,一种公众生活。而且,主导文艺变革的重要力量很多都是其他行业者的艺术行为。以文学为例,过去,其他行业的写作者是以文学的规矩来写作的,现在,他们以自己行业的表达进入文学,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因素。比如许多社会学工作者的田野调查和新闻工作者的报道,他们对工厂和乡村的书写,对特殊社会群体的调查实录,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追踪都是内容独特、形式新颖、叙事缜密、描写生动的作品。你可以说它们是社会学著作,是新闻作品,但它们同时可以是文学。正是因为这些非文学人士的非文学目的的写作,才有了现在非常显赫的“纪实文学”与“非虚构”。前几年《花城》杂志的“花城关注”专栏推出了许多非文学人士的文字作品,有摄影师、导演、环境保护人士、农艺师……他们不在乎自己写的是什么,他们更没有“文学创作”的“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恰恰是他们的作品,比经典意义上的文学更有力量,也更有美学上的创新性。更不用说众多的视频网站,每天推出的短视频、微短剧等多媒体作品已经成为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异度空间。

与古典时期的大众文艺不同,科技革命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动力,甚至引领了文艺变革的潮流。比如网络文学,完全是传统写作方式之外人民的文学创新。虽然说它是“文学”,但我们不能在传统的文学框架内定义它。网络文学这个词组的重音应落在网络而非文学上,网络文学或网络文学中的“文学”包括的属概念如“小说”“诗歌”“散文”等都是借称,严格地说,它们只能是一些形态各异的网络语言作品,绝非纸媒时代的文学,而应该是与纸媒文学或交叉或并行的新的视听物品。甚至可说,它们是一种新型文化消费品或娱乐用品。所以,真正的网络文学不是纸媒文学的电子化,而是只有在网络技术环境中才能实现与存在的新事物。当下文艺的技术环境呈现出迭代发展的趋势,众多科技都加入了艺术生产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意数据编码、3D mapping、VR、AR、动作捕捉、体感交互、红外感应等前沿科技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艺术生产主体、艺术生产方式、艺术生产过程以及艺术传播与接受上都迥异于传统文艺。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因为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文艺已经渐渐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人的文艺”或“人类的文艺”,它是建立在漫长的农业文明基础和传统审美方式上的;另一种是“人工的文艺”,是人工智能在算法逻辑主导下辅助其他科技而生成的新的文艺类型,后者无疑是新大众文艺的伟大创造。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产品类型,它们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无论是传统文艺还是新大众文艺,在未来的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我们需要的不是争论,不是谁优谁劣,不是谁征服谁谁取代谁,而是两者如何友好相处,如何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从而激发更为强大的文化生产力,是积极推动、引导新大众文艺不断提升和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文艺繁荣的一道亮丽风景。

展望未来,新大众文艺实践的伟大愿景就是马克思所预言的人的潜能的充分展示,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美好世界。

(作者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网址:新大众文艺与人的全面发展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09344

相关内容

全面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孔达达:文人艺术演变与发展
大学生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自我评价(精选3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自我评价
人工智能与艺术碰撞 泰康美术馆首展全球AI与机器人艺术
以文旅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设计策略,艺术设计论文
西方城市公园与公众生活发展变迁
文艺复兴:让创作回归大众,用艺术点亮生活
让艺术电影从小众走向大众
文艺复兴电商平台:让艺术回归生活,普惠大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