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里的旧书

发布时间:2024-12-19 13:58

从旧书里找到新知:重拾尘封的老书分享心得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琐碎生活趣味#

转自:衢州日报

  赵仕华

  我工作以后,不断陷入搬家、买书,再搬家、再买书的循环。老屋里的旧书,因找不到地方放,就没有随我颠沛流离,而是留在了那里。

  回乡无事时,我最喜欢翻那些旧书。一翻就是一个下午,或者一整天。就像今天,回老家后,我哪也没去,就翻那些旧书。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斜斜地洒在一排排老旧的书本上,尘埃在光线中跳跃,仿佛是时间的信使,静静地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这些书,是我中学、师范时光的见证者,也是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不断求索的伙伴。它们虽已泛黄,却承载着青春的梦想与岁月的沉淀,每一本都蕴藏着不同的故事与智慧。

  中小学时期的课本,是最底层的基石,封面早已磨损不堪,但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批注,依旧清晰可见。那些用各色笔迹勾勒的重点,记录了我少年时的勤奋与探索,是对知识渴望最直接的证明。字迹虽褪色,记忆却鲜明,仿佛还能听见那时翻书的声音,感受到指尖滑过纸面的粗糙质感,那是青春年少独有的触感。

  师范求学的日子里,专业书籍成了工作之初无言的老师。《教育学原理》《心理学概论》……每一册都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页间夹杂着实习时的教案草稿,还有学生们稚嫩却真诚的反馈卡片。这些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心灵成长的痕迹,提醒着我教育之路上的初心与责任。

  成为一名教师后,订阅的专业期刊如《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课程教材教法》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它们不仅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职业生涯,引导我在教育的海洋中航行。每一期的内容,我都仔细研读,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我。而《中国校园文学》《散文》则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丰富多彩的世界,激发我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这些旧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小说、散文。出差在外,常去书店闲逛,偶得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三毛、席慕容的散文集,还有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等,这些文学作品如同生活中的调味剂,为忙碌的日常增添了几分诗意与哲思。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让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情,体验江湖的波澜壮阔;三毛、席慕容的温婉文字,则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教会我以温柔的眼光看待世界;鲁迅先生的尖锐与深刻,更是时常引发我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促使我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不断反思自我,力求成为一个更加深刻的人。

  这些旧书,不仅仅是纸与墨的结合体,它们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见证了我从青涩到成熟,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也是在与未来的自己预约。

  抬起头,日影西斜,远山含黛。我不禁感慨,在这间充满故事的老屋里,旧书与我,共同书写着关于成长、梦想与传承的故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老屋里的旧书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18675

相关内容

人会老,书也会老,城市里,旧书去哪儿?
退休老人7年淘万本图书捐建爱心书屋
旧书里的旧时光
旧书翻新玉,弃书遗金屋
老旧房屋翻新改造装修
移动书屋
“旧书”放在家里“碍地方”,卖出只能“骨折价” 该拿“旧书”怎么办?
老家具改造 出租屋的老旧家具还有救
百年彝村里的以物易物:新蔬换旧书
旧书里淘旧时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