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安乡·无忧童年
和孩子一起玩耍,重温童年的无忧无虑 #生活乐趣# #生活点滴# #生活中的小快乐#
《逃亡录》第一章 美丽安乡· 无忧童年
作者阮晓思(原名阮观度)
(原省立四中高中部学生)
前 言
安乡县历史上经历了朱元璋屠湘和长江南岸四口溃决淹成泽国,原住民人数不多,大多数是移民,但是这些移民一旦在此定居,就爱上了这一方水土。阮晓思老人就是其中之一。祖藉湖北黄岗的他在1999年写成的这部回忆录,几个友人看后都惊叹作者对家乡情深、记忆力惊人和文字功底扎实。的确,安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水系蛛网密布,垸内荷稻飘香。明代安乡诗人金钕皋曾著有《安乡八景》组诗,其中第一首诗“洞庭春涨”是从安乡看整个洞庭湖有感而作。洞庭湖面积最大时号称八百里,南连青草(南洞庭湖)西吞赤沙(西洞庭湖),当时安乡境内的三百湖(安丰乡西部)、黄田湖(大湖口镇中南部)、东保湖(大湖口镇中北部)、大鲸湖(安障南部)和毛里湖(毛里湖镇东部,隋开皇年间至1957年属安乡县),当时都是赤沙湖的组成部分。“青草浪高三月渡,落霞红衬贾人船。”古时陆路交通不如水路方便,商船依港而泊,城镇傍港而兴。安乡县城就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镇,北通长江到沙市,南达洞庭接长沙,澧水上游和沅水上游的竹排、木排和装满山货的风帆乌蓬船分别经津市和常德源源不断运来,而安乡县的鱼、米、莲、藕等农产品又随船运往外地。西门口和驿门口两个客运码头热闹非凡,饮食店通宵达旦热气腾腾,凌晨五点排队上船的客人低声交谈......
----高必达
第一章美丽安乡· 无忧童年
洞庭湖恒安家乡·城关镇无忧童年
父升职家境向好·子练功校园挨罚
作者 阮晓思
我的家乡,湖南省安乡县,素以鱼米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境内河湖港汊,纵横交错,稠密如织,形成一个庞大的、典型的水网地区。除了寒风凛冽、枯草如毡、群鸦乱噪的冬季,一年的大半时间是如缎似锦的田野、绿草如茵的河滩、垂柳掩映的大堤……构成了一幅幅协调谐和、如诗如画的秀丽图景。淞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分别从湖北省的松滋口、太平口和藕池口与长江分支自北南下,并且敞开了宽阔的胸怀,伸出双臂频频地拥抱那大大小小的“儿女”。淞滋河的东支与中支在小望角合流,再和虎渡河的西支在县城西北部相会后南去。会合后的这条大河便是故乡人民的母亲河--松虎河;那所谓大大小小的“儿女”便是她们留下的众多的河洲。县城西北河对岸的一个河洲名叫“书院洲”。据考,北宋时幼年的范仲淹曾在书院洲上的兴国观求学,清代人修“深柳书院”以志纪念。至今书院遗址尚可寻觅。书院洲河对面椭圆形的高地乃县治所在,其南北长不足三里,东西宽不足一里。县城东缘和南缘以一条内河与农村分界,河上自北而南四座桥即五总桥、下东门桥、上东门桥和南外街桥均距架通三方。
县城虽然小得可怜,但因其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加之独特的地理位置,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故市井相当繁华。沿河一带,舟楫如梭、车水马龙;行栈店铺鳞次栉比;粮、棉、水产,各类货物堆积如山,一派热闹景象,真乃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城内两条南北向的平行主街分别称为正街和后街。正街又分北正街和南正街,后街叫东后街。两条主街由一条东正街垂直相连。省城长沙及附近各县的剧团经常来县演出,四季不断。有时几个剧团对台竞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城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仅0.7平方公里的县城竟有各种庙宇、书院、寺塔等约十余处。可见故乡的人文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
也许是因为地域狭小便于治理的缘故,在我的记忆里县城以内从未有过匪盗之患。我想所以定名为安乡,顾名思义,安乡者,乃安乐之乡也。我自幼听惯了初春的犁耙水响,闻惯了盛夏的荷馨稻香,而到金秋,那此起彼伏的有节奏的板禾声隐隐约约、侧耳可闻。你会立刻想到收割的繁忙,使你未置其身,如临其境。的确,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小而安谧的社会环境里度过了无忧的童年。
我家住在南门外,父亲是县里一位知名小学教师,早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父亲从教数十年,以微薄薪金维持九口之家的生计,还要培养六个子女上学,茹苦含辛。由于家境窘迫,入不敷出,常有濒于断炊之苦。因此,擅长家务的大姐主动中途辍学,以便家里重点培养在桃源女子师范求学的二姐。而母亲和姐姐们乃至于我,一年到头都要利用假日或课余时间劈莲子壳,以便换来手工费补贴家庭开支。
承载着老三届儿时记忆的劈莲子工具
上图劈刀(李叔安提供),下图木橔(彭菊香提供)
这使我从小便品尝到了人世间的艰辛,并养成了一个习惯: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放,总要到床后揭开那口黑色米坛的盖子,看看还有没有米;一见有米,便兴高采烈地连蹦带跳出去玩耍去了。遗憾的是,到了月底那高高鼓着肚子的黑黝黝坛子里,底面一点点剩米均匀地画成一个白色的细线条圆!断炊的阴影不时袭来,揪着全家人的心。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由母亲向隔壁一家碓房借米,以缓解窘况。
我家祖传数代的三间瓦房,已是千疮百孔、陈旧不堪。冬天难避风雪,寒气袭人;夏天潮湿闷热、蛇鼠追逐。记得有个夏日,我光着身子坐在大门口,两手各抓着一只蜻蜓让它们互相厮打。正玩得开心,忽然从屋檐上掉下一条“桑树根”(金环蛇)。首当其冲的是我那光溜溜的和尚头顶。霎时,猛觉毛骨悚然、寒战不已。然后那长物顺肩滑向臀部,在椅子空处蟠作一团,一动不动,亮着一对阴森可怕的小圆眼逼视着我。我这时象是中了此妖孽的定身法,浑身不敢稍动。只觉大腿旁那股寒流遍全身,并感到蠕蠕而动。我张着嘴想喊但喊不出声。大姐正在房里纳鞋底,可能听到了什么动静,连忙走出来。可是那满身花环的长物早已钻进地板半截了!原来它从高处落在我脑壳上,碰撞得不轻,一时晕头转向,需要养养精神再走。蛇见里面走出人来,便摇摇摆摆溜之大吉了。
1942年秋,我县筹办第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由县内教育界名流、曾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王泽衡(又名王晓兰)任校长,父亲应聘任语文和地理教师。不知是因为职务升格呢,还是因为收入有所增加,只是发现父母亲及姐姐们当时都喜形于色。尤其是终年为油、盐、柴、米焦虑无已的母亲更有如释重负之表露。此后家中物质生活果有改善。饭桌上虽不见大鱼大肉,但每当我们姊弟添饭时也很少听到母亲像过去那样习惯地喊:“紧点肚子吃啊!”生活改善的一个有力证据便是那米坛底几乎不和我照面了。时间一长,我便自然而然地丢掉了每天光顾它的习惯。
最使我难忘的是当年古历十月初八日,我的十周岁生日,我居然穿上了有生以来第一件新大衣!虽然是劳动布面土布里,但对我来说可非比寻常啊!那新棉的柔软,沾有线粉的布帛散发的芳香,穿在身上格外感到温馨,像过年一样心里乐开了花。写到这里有个插曲不得不提。如前所述,我是独生子,因受传统观念束缚,父母深觉女儿过多,为求心理平衡,采取一种自我安慰的折衷办法,让最小的两个姐姐女扮男装,在称呼上不叫姐而分别叫明哥和毛哥。谁知这样一来还不期而然地获得了一点点“经济效益”。那就是我这独生男儿从头到脚的穿戴便不需父母再去操心了。我的童年时期基本上是穿戴两个“哥哥”不再穿戴的旧衣旧帽。可以想见,当我穿上这件新做的大衣时怎能不喜出望外呢?
“明哥和”毛哥“
寒假期间又传喜闻:父亲即将迁任城关中心小学校长。此前,二姐高师毕业后已在该校任教几年。因此在我的记忆里这年的寒假、春节我们全家人都似沉浸在前所未有的欢快氛围里。新学年伊始,我穿着崭新的大衣来到学校,这时我已是四年级了。只见同学们都用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眼光看着我。又像是羡慕,又像是嫉妒。有几个大龄的顽皮鬼怪声怪气地喊着:“校长儿,校长儿!”当时我觉得很不好受。心想,本来玩得很好的朋友为何突然变得陌生了呢?童心毕竟是天真纯朴的。经过很短几天的嬉戏交游,彼此之间的隔阂便很快烟消云散了。
我们恢复“邦交”之所以如此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的跟头翻的好,在全校功夫名列前茅。不但能翻跟头,还可以拿大顶绕操场运行一周;可以肚子朝天,四肢着地,上面再坐两位同学;或是进而用两脚夹住头部形成一个圆圈,由大人穿臂夹起等。这无师自通的“武功”不知是不是遗传自我那清朝武举人的外祖父?因此平日大家都很羡慕和钦佩,都很爱和我接近,切磋技艺。
不过这点特长也给我招来过几次“横祸”。仅举一例:有一次下课后,我和几个同学抓紧时间在走廊上“练功”,一时豪兴大起,竟连叮当作响的上课铃声都充耳未闻。谁知“铁匠”毛先生已袖手旁观了多时。我们发现后,一个个象老鼠见猫似地一窝蜂钻进了教室。没想到毛先生不但不批评我们,反而面带笑容一个劲儿地褒扬。接着叫几个“大汉”抬开讲桌,检场完毕,他笑容可掬地请我们几个“武师”现场表演。我们受宠若惊,不知是计,趁着余兴未尽便一齐粉墨登场了。天真无邪的我们哪能识破老谋深算的“铁匠”呢?没等我们翻完头一个跟头,那半寸厚的长竹片便如风驰电掣般向我们臀尖打来。只听我那几位“徒弟”哎哟哎哟叫作一团。而我却感到奇怪:这点痛都受不了还算什么“武师”?后来才知道,“铁匠”打铁是有轻重之分的,校长儿子的屁股是必须手下留点情面的呀!
春未夏初,烟花烂漫、气候宜人,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一年之中这算是黄金难买的大好时光。无论农村、城市,各行各业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学校里书声朗朗、济济一堂。每当上学、放学,我总要和几个要好的伙伴说说笑笑、结伴同行。除了大半时间在校读书,课余我们的活动内容相当丰富。中午通常是把房门下掉一扇,放在一头一把长条凳子上,逢中放上各自的书包当网打起乒乓球来。晚饭后,在空旷处支起两付三叉架,横放一根细竹杆,用废纸包扎的圆纸团儿当排球,兵分两队,裁判鸣笛,打得汗流浃背、难解难分。
不过我们也闹过一次不愉快的事。我们当中有位绰号叫魏大汉的,他邀请我们去一家河边饭店吃酱油豆腐。因为他家是开饭店的,所以擅长吃道。只见他把一块块酱色的豆腐分别剖开一条细长的口子,再把鲜红的辣椒油灌进口子内,盛满一大盘;然后又买了一瓶酒,恭请我们分享。盛情难却,于是大家劝酒请菜、觥筹交错地闹得不亦乐乎。我因从未喝过酒,只喝了几小杯便觉极不舒服,未等走出饭店就步履蹒跚了。魏大汉急了眼,欲送我回家又怕见了校长不好交待。便心生一计,邀大伙同把我扶回家中。父亲一见并未发作。可是等同学们一走便大发雷霆,命我跪下。我哪敢违抗,吭噔一声便跪下了。不知什么时候我发现自己躺在竹床上,母亲正在给我喂红糖水解酒哩!回想跟同学们的那种玉洁冰清的友谊,真是令人永远难忘。
1942年冬至1943年春,对我们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段颇具起色的日子。经济上似乎摆脱了入不敷出的窘境;社交方面随着父亲职务升迁仿佛也有门庭若市的迹象;母亲脸上一扫过去常见的悲伤、忧烦、愁苦的表情;寒舍前的空地又种上了几株充满生机的花卉;几个姐姐不时地引吭高歌也给家里增添了几分欢乐的气氛。然而她们高唱的是威武雄壮的抗日歌曲,她们那高亢激越的歌声在提醒人们,也提醒我们自己:不能被眼前的暂时平静所沉迷。这歌声就是警报,它预示着平静过后一场紧接一场的暴风雨即将来临!难忘的1943年啊!它是故乡历史上的一个转捩点,是从安定走向战乱的一个里程碑!
编后语
吃了上餐愁下餐,月尾米坛底朝天。
衣服虽新姐弟传,传到老幺余破烂。
祖房三间顶透光,雨雪连夜无处藏。
这就是作者家境的真实写照。尽管贫寒,但他们顽强地活着,洞庭湖区独有的一个产业湘莲加工给了他们机会,姐妹们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马上劈莲子挣点加工费补贴家用。他们也无忧地活着,小学生们在学校“练武功”、嬉戏玩闹、聚餐饮酒......那时的安乡人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能吃饱肚子过上安稳的日子就很满足了。可是日寇就快要来了。
------高必达
网址:美丽安乡·无忧童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7539
相关内容
平安乡多措并举,建设美丽乡村昭君故里美丽乡村全域皆景
儿童房手绘墙壁纸 19款创造无忧空间
建设美丽安居乡村 绿色低碳技术赋能
美丽乡村:创造幸福生活的绘画(美丽乡村幸福生活绘画)
聚焦西安市“十佳最美庭院”:美丽庭院展现如诗如画般乡村生活
屏南观察丨小梨洋=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美丽安居
12款超炫创意儿童房设计 筑梦无忧童年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丽宜居
恩施市新塘乡:共同缔造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