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有特色|专家访谈: 再制造 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布时间:2024-12-22 09:50

循环经济:科技支持的回收和再制造产业链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环保科技#

原标题:冀有特色|专家访谈: 再制造 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冀有特色|专家访谈: 再制造 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再制造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和维修、翻新有什么不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又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疑问,7月14日记者采访了位于河间市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伟。

张伟(右四)向来访者介绍再制造样品。 长城网记者 郑建卫 摄

记者:再制造和“维修”、“翻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张伟:维修是指修复废物或产品中的某一特定缺陷,或更换有缺陷的部件,使之功能齐全,可用于原定用途。翻新是指对废物或产品进行加工,使其外表或特定性能、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接近原型新品的状态,具有部分新的或特定的使用寿命。

再制造是指对再制造毛坯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使其质量特性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的过程。

再制造是在工业或工厂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标准化工业过程,能够达到新机的标准,提供与新机同样的质量和服务保证。而维修和翻新都达不到再制造的质量和质保要求。

再制造最大化地保留了原产品中蕴含的附加值,是资源化的一种最佳形式。由于再制造过程中注重新技术的吸纳、技术改造,可赋予老产品新的功能或性能,使产品能够不断满足时代的需求,延长了产品的技术寿命,具有其他资源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再制造是一个朝阳产业吗?对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意义?

张伟:欧美发达国家将再制造称为“朝阳产业”。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估算超过2000亿美元。涉及军用装备、航空装备、工程机械、工业装备汽车零部件、IT产品等18大类领域。我国将再制造定位为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再制造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再制造打通了“资源-产品-报废-再制造产品”的循环型产业链条,构筑了可持续的工业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产品线性制造向多寿命循环制造的转变。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10月,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小组发布了《重新定义价值-制造业革命:循环经济中的再制造、翻新、维修和直接再利用》报告,指出再制造可节省80-98%的新材料,有助于将某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9%-99%。若以我国2020年实际达到的再制造规模测算,全国再制造实现碳减排达1500余万吨。其中,以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实际工作水平测算,与新品制造相比,再制造起动机、发电机、变速箱、发动机、外观件可减少碳排放分别达到90%、99%、75%、70%、95%。再制造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相信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低碳绿色的再制造产业发展将迈入快车道,进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未来循环经济模式、传统工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具有极大的碳减排潜力,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消减将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河间发展再制造产业有哪些优势?您对河间再制造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伟:河间具有历史悠久的旧件回收和再制造产业基础。具有较为完善的旧件回收体系,年回收旧件约40万吨。河间再制造产业涵盖8个乡镇,主要集中在汽车配件和石油钻采设备两个行业,共有350余家企业具有再制造基础,从业人员5万余人。其中起动机、发电机再制造占中国市场80%份额,有50%的产品出口欧美、南非、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河间市“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是全国第四家、北方第一家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目前,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规划建设了商业基地、服务基地和生产基地三大板块。所有这些为河间发展壮大再制造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间再制造产业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低;企业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龙头规模企业少;高附加值产品种类少等。

2021年,以双碳目标为指导的再制造将迈入规范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针对河间再制造产业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在营造适合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环境政策、打造规范化、聚集化发展之路上下功夫。多部门协调,加强对废旧产品回收拆解、环境污染防治、再制造产品质量、再制造合格评定标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制定企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激励政策,鼓励开展再制造产品检测、认证工作,推广先进适用再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优化再制造园区配套环境和政策,加大外部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国家级再制造示范基地。

网址:冀有特色|专家访谈: 再制造 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8248

相关内容

循环经济环环紧扣 再生资源生生不息
民营经济三人谈|特色养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推动绿色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解读之三】
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分析2023
中国经济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探索废旧纺织品产业化循环利用路径,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科技创新支撑绿色低碳发展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闲置经济串起循环产业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