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
摘要:关于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工作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但因为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群体特殊性,在对圈养野生动物进行饲养管理中,还存在着各类问题,难以形成统一的野生动物饲养标准。针对此,需要饲养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结合现阶段野生动物在饲养期间的营养需求,制定和开发饲养原料,实现对饲养中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
关键词:圈养;野生动物;营养平衡
引言
动物营养与动物生长、繁殖息息等相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维持动物健康的重要基础。虽然对动物营养平衡这项工作的研究时间较久远,但是由于野生动物本身存在特殊性,在饲养过程中,更多的需要饲养人员根据经验来判断野生动物的营养需求,或是有关畜禽饲养数据,或人类营养的数据来制定野生动物饲喂标准。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均衡的营养供给这一话题,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争议。随着野生动物营养供给的观念不断更新,以及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文就针对圈养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展开探究。
一、实现圈养野生动物营养平衡的意义
(一)稳定健康和生理平衡
在圈养条件下,野生动物的食物选择受限,可能无法像在自然环境中那样获得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因此在这种饲养的环境中,维持动物的健康和生理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在饲养中,当动物获得了充足且合适的营养,就会更有可能维持自身健康的体重和骨骼的结构,以及正常稳定的器官功能。因此在圈养野生动物的饲养中,为了保持营养的平衡,要提供经过科学的饲料配制。这些饲料应包含适当比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在实现科学的饲料配制中,可以确保动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并且以适当的比例和量提供。此外,在进行营养配方期间,有关人员也要综合考虑动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水平和健康状态等因素,以满足个体差异,实现通过科学的饲养配比减少因营养不平衡而引发的动物健康问题,提高动物的生存能力和繁殖率,从而维持圈养野生动物的整体健康和生理平衡。
(二)保护物种多样性
圈养野生动物可以在一定程度实现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目标。在野生动物的活动中,当某个野生动物种群面临濒危的威胁时,通过将个体动物纳入圈养保护计划,实现对这些濒危物种的有效保护。在圈养中,饲养人员通过提供科学配制的饲料,帮助动物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增强动物在圈养中抵抗疾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通过圈养中的营养配比提高个体动物的存活率,增加野生物种的存活概率。此外,当野生物种在野外的数量呈现稀少情况时,圈养动物就能作为种群的起始基因库,在饲养中为动物提供充足的适宜的繁殖条件,增加幼崽的存活率,并且保护和增加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实现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目标。
二、营养对圈养野生动物疾病及繁殖的影响
(一)疾病
在对圈养野生动物进行饲养管理中,疾病的出现对于动物整体健康来说影响十分重大,而在饲养期间,恰当的营养对于维持野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十分关键。在饲养中,营养的缺乏可能导致野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使野生动物变得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例如,免疫系统受损的动物可能对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更为敏感,且疾病恢复时间可能更长。此外,缺乏重要的营养素可能还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整体生理健康状况,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环境威胁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持野生动物的免疫系统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要确保野生动物获得所需的营养元素,以维持动物在饲养期间正常的免疫功能。
(二)繁殖
繁殖是保证野生动物整体群体数量稳定的关键因素,营养的平衡能在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中起着基础的重要作用。适当的营养摄入不仅能提升动物的繁殖率,还可以保证动物在繁殖期间的健康和成功率。例如,合理的能量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怀孕和哺乳期间的生理需求,以及胚胎和幼崽的生长发育。此外,维持适宜的体重和身体条件也对繁殖健康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物种对于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饲养期间,饲养人员需要综合考虑野生动物的特定需求和日常饮食的组成,以确保提供适合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野生动物的繁殖成功率。
三、圈养野生动物营养管理的平衡措施
(一)饮食配方设计
在进行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饲养管理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配方是圈养野生动物营养管理的关键。在饮食配方中,饲养人员应考虑到不同物种对营养的需求差异,包括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方面的需求。饲养配方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动物的生理状态、繁殖状态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二)营养监测和调整
在营养平衡的饲养管理中,饲养人员也要定期对圈养野生动物的营养状态进行监测,包括体重、血液生化参数等,以便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过量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确保动物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
(三)样化饮食
为了在饲养中满足野生动物的全面营养需求,饮食应该尽可能趋于多样化的管理,这是因为不同的食物来源可以提供不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动物的健康和生理平衡。
(四)模拟自然食物摄入
饲养人员在饲养中也要尽可能的模拟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的方式,例如提供各种形式的食物,如完整食物、水果、蔬菜、肉类等,以满足野生动物的天然摄食习惯。
(五)饲养环境管理
良好的饲养环境对于野生动物的营养吸收和利用来说十分关键。因此在饲养的饲养环境中,人员应为野生动物提供清洁的饮水、合适的饲料供给设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以及促进动物的运动和社交行为。
结语
综上所述,圈养野生动物食物供给与营养平衡之间的问题长期存在,如何在饲养中选择合适的原料饲喂野生动物,是一项长期且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饲养人员就要在实际饲养中,对日粮的营养展开科学评估,同时各饲养单位也要因地制宜的观察和试验,开发更多潜在且能满足需要的野生动物饲料原料,最终让野生动物的饲养营养获得平衡需求。
参考文献:
[1]吴海丽,沙炳福,朱建青等.通过环境丰容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J].野生动物学报,2015(04):463-467.
[2]伊霞,张永宾,车俊国,李轩,陈斌.圈养野生动物的饲料安全及有效防范[J].山东畜牧兽医,2017(01):21-22.
[3]谢春雨.圈养野生动物营养研究进展[J].野生动物,2011(06):345-348.
姓名:卢天成
出生年月:1989.10.20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四川、大竹
学历:本科
职称:助理畜牧师
研究方向:兽医、畜牧、野生动物保护及营养
网址:探究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营养平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368
相关内容
让你营养均衡的几类食物全球视野下“城市生活圈”规划理念与实践探索及其启示
幼儿园膳食的合理搭配与营养均衡分析
生活圈视角下多场景露营车的设计研究
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
什么是平衡营养餐?
养生之道=平衡之道
养什么动物好养又干净
野外生存探险
探秘“宠物生活”:打造您的虚拟宠物友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