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充分体育锻炼,可减少约40%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癌症治疗后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癌症#
作者:肖本熙
副主任医师,营养学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研究方向:老年营养、妇幼营养。
熟悉各种常见的营养相关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如: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肾病、脑血管意外、营养不良、肥胖等等;对各类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的营养、先天心患儿术后营养及胃造瘘、鼻胃管管饲患者的营养治疗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8-12点
文章来源:粤营养越健康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2022版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该研究报道了全世界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并对全球癌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其中中国的数据如下:新诊断癌症482万例,占全球病例的24.1%;癌症死亡病例257万例,占全球病例26.5%。
图片来源:JNCC癌症科学进展
中国人群癌症发病率前5位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乳腺癌,占全部新发癌症的57.5%;这个人群癌症死亡率前5位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合计死亡数量占全部癌症死亡总数的67.5%。
癌症预防
我国的研究数据显示: 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充分体育锻炼,可减少约40%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可参考粤营养以往的推文:
图片: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ICR)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发布“癌症预防的十条建议”
对目前为数众多的肿瘤生存患者而言,科学合理的营养饮食,包括充足摄入果蔬、全谷物食物,减少红肉/加工肉类摄入;加上适合的锻炼可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总体生活质量。
今天,笔者就来把不同阶段的肿瘤生存者的营养关键要点给您梳理一下。
首先要强调,对肿瘤生存者而言,规范的营养全流程管理是贯穿始终的。
所谓全流程营养管理,包括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定和诊断、营养治疗以及营养状况监测和效果评价。
围手术期
有数据显示,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中有24%–65%存在营养风险。而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外科临床结局,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01
对确定有严重营养风险或合并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一般是在手术前的7-10天,给予相应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的方式首选营养教育及肠内营养,可采用治疗膳食及口服营养补充相结合。如经口进食困难,或不达目标能量的60%,可序贯使用管饲肠内营养及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围术期营养治疗是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是在营养医师或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决不是大家认为的手术要“进补”,千万不要盲目买买买,最后却可能花了冤枉钱。
02
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术前禁食时间较常规大大缩短,一般在术前2h可饮用不多于400 mL的含糖清流质。术后也会尽早(24小时内)恢复经口进食或肠内营养。
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目标需要量70%以上的能量需求及100%的蛋白质需求。
肿瘤患者的蛋白质需要量较正常人更高,为1.2~2.0 g/(kg·d),可通过多种途径供给以保证其摄入量。
03
术后的出院患者,如出院时的经口进食仍不能满足营养需求,需要继续给予营养治疗和干预。常见的方式的是在饮食基础上继续加用口服营养补充剂,一般为400~600 kcal/d,餐间服用,至口服饮食量及营养状况达标。
笔者:
强烈建议出院的术后肿瘤患者定期到营养门诊就诊,完善营养状况监测,动态调整营养方案,为后续可能的治疗打好扎实的营养基础。
放/化疗期
营养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患者对治疗耐受性、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
01 食欲缺乏
放化疗期间,常见患者食欲差,进食少。此时要注意食材选择和制作色、香、味搭配。
如食欲严重缺乏并食量严重下降时,建议尽量按患者进食意愿提供食物,而不要再执着于“营养食物”。因为这个时候,“吃进去”比“吃什么”更重要。随着患者治疗深入,病情缓解或改善,患者的食欲会逐渐好转,可选择和能耐受的食物更为丰富,再讲“营养”不晚。
记得要将每日进食情况主动告知医生,以便在进食不足时及时采取其它营养治疗方式,如口服营养补充、管饲或肠外营养。
02 恶心呕吐
可尝试食用传统的开胃小菜,如榨菜、腐乳、酸菜以及鲜榨果汁等。
使用偏酸味、咸味的食物以减轻症状,避免过甜或油腻辛辣的食物。
少食多餐,避免饥饿与过饱;注意水分与电解质补充(淡茶、汤水、果汁等)。
另外,建议在接受放疗或化疗前 2小时内尽量不进食,以免加重症状。
03 味觉改变
进餐前先漱口,去除口腔内的异味,改善对食物味道的敏感度。
避免提供苦味食物。如进食肉类(畜肉常见)觉苦味时,可用糖醋、红烧或卤水烹调;如仍旧无法进食,尝试用禽肉、鱼虾类、蛋、奶制品和豆制品代替;或补充高浓度高质量蛋白质粉,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丰富食物搭配,增加蔬菜、豆类或水果类。
调整烹调方法,如酸甜、凉拌、咖喱、茄汁、凉拌等。
04 早饱感及腹胀
避免食用易胀气、粗糙多纤维的食物,如青椒、蒜葱、豆类、瓜类、牛奶以及碳酸饮料等。少吃甜食及口香糖。
减少餐时液体摄入,正餐时尽量少喝汤和饮料。
水分在两餐间补充。
增加餐次。
如检测显示B族维生素缺乏,予以补充。
05 口腔溃疡及吞咽困难
选择质软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蒸蛋羹、蒸鱼、动物血、豆腐等;将食物制软(如软饭、稠粥,面糊、炖菜、焖瓜等)或剁碎(如肉末、肉糜、虾滑、碎菜、瓜丝等),果蔬打碎成糊或汁,以减少咀嚼,易于进食。避免质地硬,粗糙和坚韧难消化的食物。
适当清淡制作,避免酸、辣、过咸。
进食的温度勿过高。
使用吸管吸吮液体食物。
酌情补充 B 族维生素、维生素 C 和谷氨酰胺。
如仍进食困难,摄入无法达到目标需要量,建议短期使用经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
06 腹泻
阶段性改用低渣饮食,避免进食油腻食物。
注意水分及电解质的补充,如无油肉汤、菜汤、果汁。
反复多种尝试,选择出合适自己的肠内营养补充剂。
部分患者进食奶类会加重腹泻,建议改用无乳糖配方奶或酸奶。
康复期
肿瘤康复期的人群,包括肿瘤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或)无肿块的非住院肿瘤生存者。
高脂肪少蔬果的饮食摄入及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肿瘤复发风险;而降低饱和脂肪、保证蛋白质、增加微量营养素摄入有助于降低肿瘤复发概率,建议多选择低DII的食物。【链接:】
01 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谷物 、杂豆类 、 薯类应占主食的 1/3 以上;肿瘤康复期的患者,在胃肠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全谷物食物 、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以获得适宜的能量及膳食纤维。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包括绿色 、红色 、橙色 、黄色、紫色等在内的深色蔬菜,占50%以上;每日摄入水果 200~350g。
02 保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低饱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 、瘦肉 、去皮禽类 、鸡蛋 、脱脂或低脂乳制品、坚果和豆类等。适当限制红肉 、加工肉类,每周不超过750克(生重)
03 膳食脂肪摄入参考一般人群标准。但若出现体重下降且伴有胰岛素抵抗,可适当增加膳食脂肪供能比,尤其是增加富含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等)。
04 从均衡膳食摄入必需的各类微量营养素,不盲目使用营养素补充剂。限制添加糖的食物摄入。避免饮酒。
做好营养状况监测,体重是最简单和易获得的监测指标,应尽量达到并维持合理体重。推荐到医院进行身体成分检测,了解体重中体脂肪、骨骼肌、水分等的具体构成。适宜的瘦体组织及肌肉量可有效改善体力状况。
从诊断肿瘤的那一刻起,患者的营养问题就牵动着患者和家属的心,也切影响着抗肿瘤治疗的每一步,“笔者”一直努力坚持宣传普及合理营养的相关知识,希望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抗癌能力和生活质量。
有“营养”同行,多一分“抗癌”的底气!
笔者:如果您需要营养相关指导,住院期间可由营养科会诊,出院后可前往营养门诊就诊或登录我院5G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
扫码登录
广东省人民医院5G互联网医院
参考文献:
1. 郑荣寿,陈茹,韩冰峰,等.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221-231.
2. 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2023 版)[J].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3, 31(2): 65-73。
3.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肿瘤生存者管理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3,10(4):487-504.
4. 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肿瘤特医食品),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用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肿瘤患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指南[J/CD].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 9(5): 572-580.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4 年 7 月 10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75723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阅读原文
网址: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和充分体育锻炼,可减少约40%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43868
相关内容
中国癌症新发和死亡双双第一!国癌、华科大最新:优化生活方式,可避免高达40%的癌症死亡。健康生活方式与防癌论文
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降低男人死亡率的生活方式
ACSM发布新版 《癌症幸存者锻炼指南》
癌症生存者的生活方式:何去何从?
前列腺癌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这种饮食方式+运动,能大幅降低死亡风险!两者做,效果最好!
生活方式(饮食)与健康案例实例.ppt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