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万州人的日常生活
杭州宋城的千古情表演,重现宋代繁华,别具一格。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周末度假好去处#
随着江水上涨,这片遗址下尘封的历史,将永远成为难以解开的谜团。记者陈羽啸万州武陵镇发掘武宁县治遗址,出土民居中几乎家家都有茶具,百余件精巧茶具堪称“全国独一无二”下中村遗址最初是在1986年四川省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被初步定为一处唐宋文化遗址;1993年,厦门大学经勘测和试掘数百平方米,发现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确认其地层年代可从明清溯至商周.2001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和万州区博物馆联合考古队进驻下中村,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到2005年底,这里1.5公顷(1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考古工作者用锄头和小铲开挖了最浅一两米、最深七八米的近千个探方,以揭开其神秘面纱。 2006年元旦,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万州博物馆考古队女领队岳宗英却和几名技工一道,修补着一些看上去有些古怪的坛坛罐罐。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万州城以西60多公里的一处孤零零的农家小院。附近的村民们已陆续搬走,显得格外安静。
坛坛罐罐都是从不远处长江边的舒缓坡地下挖出来的———考古人员将那里称作“下中村遗址”。从2001年开始,整整5年时间,一群人寒来暑往,掘地三尺,在找到30多座房屋和上万件器物后最终确认:这里就是宋代古城武宁县治所在。
而距今遥远的宋代万州人的日常生活,也自此徐徐展开。
细节一荩荩大户人家黄金铺地砖
2004年深秋,考古工作者经近两个月的发掘,发现了一座大型建筑———它随后被命名为“25号”房屋。这是遗址中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民居:靠山临江,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分为前后两个院落,院落正中有一台阶,两边是用精致的条石堆砌的护坎,条石上还残留着金边,院落两边分布着6间房屋和2条廊道,在前院左边,还分布着厕所、天井和一个用来饲养小动物的圈养槽。
“院落的主至少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居室,也可能是某个官员的府邸。”彭学斌说。
遗址出土的“17号”房屋也有前后两个院落,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院的台阶规模很大,前方有一条宽阔的大道,残留的院墙上还雕刻着少量佛像。考古专家推断其为一个寺院,从规模可以想见当年的香火很旺。
除了寺院,考古发掘还找到了另一座公用建筑———砚台作坊。考古工作者在作坊中发现了砚台石料,还找到了其出产地:长江对岸约四十公里外的长滩河。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对此砚台作坊也曾有记载。
细节二荩荩宋代武宁人家家饮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因为到了唐宋时期,饮茶已经从达官贵人普及到平民百姓。下中村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这一点。在发掘出的30多座宋代建筑(主要为民居)中,家家都能找到茶具,共计近百件,而且式样精致、考究。其中,还出土了10余件完整的茶具,其做工之精巧堪称“全国独一无二”。
此外,考古专家在出土的房屋中还发掘出了很多陶器、瓷器,其窑口分别有江西景德镇湖田窑、重庆涂山窑、陕西耀州窑、四川青羊宫窑。考古学家认为,如此众多窑口产品集中于一地,可见当时的武陵既是经济繁荣的水码头,也是长江边上的一个政治重镇。
细节三荩荩当年街道码头被冲毁
彭学斌称,在下中村遗址出土的的上万件文物,以及密集分布的30多座宋代房屋中,目前还没发现街道和码头,“这是一大遗憾。”但并不影响认定。彭学斌分析认为,上世纪70年代至今,江水、山洪使遗址所在的江边台地逐年坍塌,后退了至少30米,遗址文化层破坏程度极大,“临江码头及街道可能早已被江水冲毁永沉江底了。”对于县衙的具体位置、有无城墙、城市的面积及人口规模,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
史料记载,武陵西汉时属临江县,后周年间改为武宁县,一直沿用至明初,隋时属巴东郡,宋元时,武宁属万州,明洪武四年,并武宁县入万州,洪武六年,改万州为万县。《读史方舆纪要》:“武宁废县万县西百二十里,汉巴郡临江县地。”《太平寰宇记》:“武宁县万州西南一百三十里大江,在县南十三步。” 武陵地下还有商周古城?
该地残存少量2000年前城墙遗址,有待进一步发掘
本报讯早在2001年下中村遗址(宋城武宁)开掘之初,就有国内考古专家分析认为:武陵镇地下埋藏着三座古城遗址,它们分别是椅子山商周古城建筑遗址、圈山汉代城市遗址以及下中村古城遗址,一度引发业界震动和全国媒体广泛关注。
已证实两座古城
如今,下中村的北宋县城武宁已经“水落石出”,三座古城的说法是否仍然成立呢?万州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彭学斌昨日透露,目前已证实的有两座:北宋武宁古城和圈山古城,椅子山是否为商周古城遗址尚未获得确证。 据介绍,圈山汉代山城遗址系湖南省考古所与岳阳文管处联合考古队发现。该考古队在发掘吊嘴汉墓群时,在其东一个叫圈山的地方进行勘测和试掘,发现了大量的汉代板瓦、简瓦残片,且分布区域很广。
经断定,这里有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2000年前的古代城池。因保存得不好,仅残存极少量城墙遗址,没有进一步发掘和保护,现在为武陵移民新场镇所在地。
宋屋疑遭火灾而弃
在遗址内,记者看到了这种被称为红烧土的泥土。昨天,万州博物馆考古队女领队岳宗英说,发现草木灰、红烧土都很正常,但被烧板结和改变结构的泥土在草木灰下面,才符合常理和生活规律———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 “我不敢肯定,但我想这种猜测这两栋民居,有可能是在遭受火灾后的遗弃屋。”岳宗英分析说:“如果红烧土在上面,极有可能当时发生了火灾,一个墙体垮塌后,压在了火上面,这样才形成红烧土在上,草木灰在下的情形。”
这两栋房屋到底是不是遭受了火灾?在当时下中村的这些房屋里,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站在遗址前,记者想,这些尘封的旧事,随着江水的上涨,恐怕将永远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大发现震惊世人 万州武陵镇被称作三峡文化的“聚宝盆”,自古是联系渝、鄂、陕的重要通道,经济文化相当发达。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不断有惊人的考古发现。在三峡文物抢救性发掘中,这里最多有8支考古队同时进行发掘“竞赛”。巴人,是古代军队中使用的乐器,与钲、钟一起成为古代军乐器三件套。古代巴人在战斗时将其奏响,不仅表示着战斗的信号,还起着鼓舞士兵前进的作用。
1974年,武陵镇居民在长江边的沙土中挖出了一件“令全国眼红”的、顶上雕有虎造型的青铜器,它就是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虎钮錞于王”,现陈列在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厅。 三峡库区最大古墓
2003年,位于武陵镇下中村七组的大丘坪古墓群发现一处长22米、墓室长11.2米、宽9.4米的西汉古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是三峡库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墓葬。
该古墓群共发掘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墓葬25座,其中土坑墓16座,砖室墓9座,被评为年度“重庆三峡库区十大考古发现”。
“活化石”汉阙
2003年3月,在武陵镇小浪口一处溪边山坡上发掘出土了惊世国宝———汉阙,是全国第二例考古发现的汉阙。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阙顶6个部件完好,重檐式结构,高浮雕,刻有青龙衔璧图案,瓦垄瓦档棱角分明,线条匀净,檐角似在迎风飞动;长近两米的阙身上刻有方孔钱纹,线条匀称简洁,古朴庄重,旁边一条长翅青龙鼓眼张嘴,呼之欲出。由于长埋地下,所有构件几乎没有被风化,保存着汉代的原始形态。
网址:宋代万州人的日常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70728
相关内容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宋朝人的日常生活【全本
宋朝人的精致生活——从《新宋》探寻宋朝的日常生活美学
【宋韵·生活】花花世界看宋朝——宋代小朋友的玩具“大盘点”
1000年之后,重晤宋代生活美学
从古画看宋人日常生活中的四雅
《宋朝人的日常生活》电子书在线阅读
宋代文人 生活美学
简析宋代生活美学
“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宁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