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发展被动房,其实中国古代有这么多被动式理念的房子

发布时间:2024-12-28 17:10

中国园林中的风水理念在现代家居布局中被理解 #生活知识# #生活美学# #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

一、福建民居——土楼

1.福建气候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每年5~6月降水最多,夏秋之交多台风,常有暴雨。

图片来源:网络

2.福建土楼的特点

福建传统民居——土楼,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这里历史上可耕地很少,又是盗匪出没频繁之地,为了防卫和减少占地,只能建造占地少、层数多和有很好防卫性能的土楼。土楼的建筑特色表现在它突出的防卫性能,奇特的外观造型及内部空间,群体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它们从选址、规划、布局、到建造使用过程都体现了与特定地方自然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土楼厚重的土墙不仅有效地抵御了外患,而且生土本身透气的功能,调节了土楼内部房间的温度湿度,适应了山区恶劣潮湿的气候。底层厨房的烟熏,使二层谷仓干燥且不生虫,卧室设在三、四层,高爽通风,成功营造了楼内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创造了理想的居住环境。

福建土楼这种生土建筑的意义还在于它建造的原材料是泥土和杉木,就地取材又可重复使用,它来自土地,土墙倒塌、木材腐朽又回到土地,因此延续上千年的建筑活动并没有造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3.福建土地的类型

福建土地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圆楼、方楼与“五凤楼”。圆楼与方楼集中在闽西龙岩市的市中,永定县的古竹、湖坑,闽南南靖县的梅林、书洋,平和县的芦溪、九峰等乡镇,此外漳州市所属各县,泉州市的安溪、南安亦有这种土楼。这些圆、方土楼又分内通廊式和单元式。内通廊式主要是闽西客家人的聚居建筑,单元式主要是闽南人的聚居建筑。它们外观造型相同,平面布局差异极大。

图片来源:网络

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是南靖县“怀远楼”该楼直径为38m的环形土楼和中央圆形祖堂两部分组成,环形土楼高四层,外围土墙,其余部分为木穿斗构架。永定县的“承启楼”也是内通廊式,它由三个同心圆的环形土楼环环相套,中心是祖堂与迥廊组成的单层圆屋。独具特色。

单元式圆楼的典型是平和县的“龙见楼”直径82m,中心是一个直径38.8m的内院,只设一个大门。环周分隔成46个独立的居住单元,各个单元都从内院设入口。单元呈窄长的扇形,入口处面宽2.2m,进深21.6m,依次为门楼、前院、门厅、天井、大厅和三层的卧室,有独用的上下楼梯。

方楼平面布局与圆楼相似,只是外围聚居建筑围合成方形或长方形。内通廊式方楼的典型是南靖县的“和贵楼”楼高五层,宽36.6m,深28.6m,只设一个大门。四周24间房对称布置,围合成一个中心内院,院中设祖堂。四部楼梯分布在方楼四角,楼底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至四层为卧房,内侧设走马廊。方楼屋顶前低后高,朴素的九脊顶随之高低错落,盖在13m高厚实的土墙之上,楼前由单层的厝围出前院,整座建筑格外雄伟壮观。

“五凤楼”形集中在永定县,其平面形式为“三堂 两横式”以大塘角村的“大夫第”为代表。中轴线上为“三堂”,即下堂“门厅”、中堂(祭祀及客厅)和后堂(宅中尊长的住所)。后堂高四层,在总体上显居统帅地位,其他辈份较次者对称地分居两侧的”横屋”中,其屋顶歇山向前,层层迭落,别具一格。整个建筑群布局规整,条理井然,主次分明,古朴庄重。规模更大的“五凤楼”还有“三堂四横”等形式。

石板,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来移动、取舍、更换、地下水网的功能在这里以古老的方式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诠释:一可饮用,二可除燥,三可防火,四可防敌,五可调温,六可灌溉。

二、窑洞

1.气候概况

窑洞主要流行在西北及其邻近地区的黄土高原,这里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在7~16℃,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4℃,基本热月7月平均气温21~25℃,春、秋温度升降快。年降水量400~600㎜,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39%~64%。所以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造成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图片来源:网络

2.窑洞的特点

中国窑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生土材料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这里的黄土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为窑洞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提。

(1)布局:窑洞村落具有“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的特点。从总体布局上看,整个建筑群或是顺着山势呈等高线布置,或是潜隐在大片土宅之下,它们都最大限度地与大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保持着自然生态面貌。

(2)构建:窑洞不是采用投入建筑材料以构筑空间的“加法”方式,而是采用挖去天然材料以取得地下空间的“减法”方式,土方挖去的越多,窑洞空间和地坑的空间就越大。由于黄土易于挖掘,劳力并不十分繁重 ,一家一户就可以承担,因此窑洞造价甚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性,而且靠崖窑挖出的原土还可以填坡造地。

(3)利用地形、因地制宜:窑洞在场地选择、朝向、定位方面创造了许多充分利用坡地、低洼地、棺用平地等因地制宜的设计与建造方法。

(4)冬暖夏凉,就地取材:窑洞深藏于土层中或用土掩覆,可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蓄能、调节洞窒小气候的功能,是天然节能建筑的典型。

(5)中国下沉士黄土窑洞为开发浅层地下空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测温查明,下沉士窑洞地面一般均在地表下6 m,而黄土地层深6m的温度波动正好与窒外空气年波动出现180℃的相位差,即窒外最冷月份(1~2月)该地层温度却处于最高峰处(16.5℃左右),窒外最热月份(7~8月)该地层温度却处于最低峰(14.5℃左右),这就是窑洞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之一。

3.窑洞的类型

(1)靠崖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山式,一种是沿沟式。

靠山式窑洞的模式,主要与地貌有关,黄土沟间地貌和黄土沟谷地貌与黄土土质的结合,使这种窑洞多出现在山坡和土原的边缘地区中,于是就形成这样的居住环境;背靠山崖,前临开阔的沟川和流水,形成后土前水,后高前低,后实前虚的天然形态。从人的生理角度讲,前面开阔,远眺有益于“悦目”;从心理的角度讲,背靠大山给人以稳实、牢靠和无后顾之忧的心理态势。

沿沟式窑洞是靠崖式窑洞中的另一种。所不同的是,靠山式是背靠大山,临大沟,而沿沟式则是沿沟两岸崖壁基岩上部修造的窑洞,这种窑洞近田,利于耕作,窑脑不但可做上一层窑洞庭院,而且往往是麦场和大路,沟壑区窑居者多选择此方法掘窑或箍窑。

(2)下沉士窑洞或称地下天井窑:它大多建在大片的黄土原上。地窑是在平地上掘出的方形或矩形地坑,形成地院,再在地坑各璧横向掘窑,多用在缺少天然崖壁的地段。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在地院中往往是老人住正窑,子女住西窑,厨房、仓库等安排在东窑,厕所、猪圈等置于南面。

(3)独立式窑洞:独立式窑洞与靠崖式窑洞的最大不同是,没有“靠山”,而是四面临空,前、后、左、右四面都不利用自然土体而亮在明处,四面都得人工砌造的窑洞,又叫“四明头窑”,俗称”四明头”,从材料上可分为石拱窑、泥拱窑、砖拱窑,都是用“发券”的办法,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

4.窑洞的缺点

(1)塌顶:西北黄土区降雨量都不大(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但在雨季,有时几天连降大雨。由于雨水渗入顶土,使窑顶土坍塌。1985年,陕西全省不完全统计,雨后塌窑8万多孔,甚至发生伤亡事故 。

(2)潮湿:主要发生在夏季,由于窒外气温高 、含湿量大、入窒后,空气温度大为降低,比一般传统建筑窒内温度低得多(通常差8~10℃以上),故窑内空气相对湿度迅速增高(可达90%以上),加之顶面、地面、后墙及两侧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在墙脚及角落部位(温度最低处)容易产生湿霉菌(各类窑均有此特点)。

(3)暗:由于窑洞一般只在一面开窗,近窗处较亮,进深加深后,照度迅速下降,有的窑深达33m之多,后部长年漆黑一片,即使砖窑、石窑可开大窗,近窗处窒内光线较好,但窑后部的光线也很差。

(4)占用耕地:窑顶自古相传均不种植,怕植物根系加重雨水或灌溉渗透,引起塌顶。另外,由于窑脸土受雨水冲塌,住户维修时,将坍塌的窑脸土铲平切齐后,再将进深向内推进,年复一年,使窑前院落越来越大,而窑顶上面可耕地却越来越少。

(5)通风差:窑洞一般为单侧开窗,不能形成对流风,所以通风都不好。

5.窑洞的发展与未来

黄土高原传统的窑洞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窑洞的构筑形态蕴涵着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它涉及利用生土、节约能源、节省建筑用地、保持生态环境和浓化乡土特色等一系列当代建筑所关注的问题。

三.各地干阑式建筑

1.干阑式建筑让所处地区为湿热气候区,温度高(15~35℃),年均气温在18℃左右或列高,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年降水量750㎜,潮湿闷热,相对湿度80%;太阳辐射强烈。

图片来源:网络

2.干阑式建筑特点

“干阑”式建筑是指居住面积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一般下层作为养畜和放置杂物用,上层通常住人。它具有通风、防潮、防盗、防兽等优点,对于气候火热、潮湿多雨(湿热性气候)的中国南部包括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台湾等亚热带地区非常适用。

干阑式建筑一般规模不大,三至五间,无院落,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皆在一幢房子内解决、对于平坎少、地形复杂的地区,尤能显露出其优越性。在建筑布局上,表现出对自然的依赖和遵从,注意建筑与人在空间上的协和关系,顺应自然,依山就势,随地形和功能的需要而灵活布局。

图片来源:网络

有的屋脊呈平行山坡等高线的布局,依山就势,分层筑台,在台地上建房;有的则屋脊呈垂直于等高线的布局或将屋顶做成同一高度,或将屋顶逐级下降而成台阶状;在陡峭的崖壁或山溪旁复杂的地形建房,往往采取悬挑的方法,以争取建造空间。

3.各民族干阑建筑

干阑建筑的不同的民族地区,除在功能上大都有可避免虫兽、防潮湿、避洪水利、散热、能就地取材、减少土方挖掘之劳、施工简单和便于对家畜的看管等特点外,还具有不同类型的形式和特点。

(1)黎族干阑:黎族世居海南岛五指山,风大雨多,气候潮湿。其民居为一种架空不高的低干阑,上面是覆盖着茅草的半圆形船篷顶,无墙无窗,前后有门,门外有船头,就像被架空起来的纵长形的船,故又称“船形屋”。整座房子用木柱支撑,离地面1.5~2m,用竹片和藤条编成架空地板,靠小梯上下。船形屋的特点是,平面是纵长方形,整个屋子由前廊和居窒两部分组成。

(2)壮族麻阑:壮族称干阑建筑为“麻阑”。居广西、云南的壮族少数仿汉族建立篷斗房外,绝大多数仍建成楼房结构,但已改变为挖地基,用石头砌基,土砖砌墙璧,脊檐檩梁直搭在墙壁上,屋顶铺瓦片。楼为二层,楼上住人,用木板铺楼面,建筑多为全楼居、半楼居和三开间、五开间合院地居。

(3)侗族干阑:侗族干阑与壮族麻阑类似,侗族住宅多为外廊式两层楼房,全部为木质结构。用木作桩柱,上凿榫卯以互相衔接,墙壁、地板用木板铺制,屋顶铺石板或杉树皮。正楼两端另搭偏房,构成四面斜坡的流水状态。

(4)湘西吊脚楼:吊脚楼是随人口增加或依地形而建的多依山傍水的建筑。在地形倾斜度大的山坡,将住宅盖成“吊脚楼”式,其屋脊分为前后两段,前低后高,靠山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上铺地板,与平房齐,形成半边楼。它一头立在山坡上。和侧面的厢房连接,一头悬在水上头,自成多层楼房。

(5)傣族干阑:多为竹林结构,茅草屋顶,故又称为竹楼。竹楼下部架空,竹席铺地,席地而坐,有宽大的前廊和露天的晒台,外观上以低垂的檐部及陡峭的歇山屋顶为特色,由于天气湿热,竹楼大部依山傍水。

(注: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一个聚百万建筑节能人脉的行业圈子河北绿拓建筑科技 扫码加入本平台 欢迎关注河北绿拓建筑科技 我们是中国建筑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政策的宣传推广者 借助平台数万行业爱好者 一起发展建筑节能合作事业 今天您给我们平台回复关键词 可以获得相关重要书籍和标准 以下数字对应相应的书籍,欢迎下载。 1:河北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构造图集; 2: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手册; 3: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手册; 4:建筑节能新标准要求与节能达标规划设计大全(2000页); 5: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 6:民用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实例选编图集; 7:中国建筑节能手册; 8:最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手册(1500页) 9.建筑物气密性 10.河北省被动房设计标准; 11.青岛市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 1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版 14.黑龙江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抢先版 15.江苏省发布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导则意见征求

责任编辑:

网址:都在发展被动房,其实中国古代有这么多被动式理念的房子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94012

相关内容

“在地休闲时代”:旅游业发展的被动转向
评述中国古代饮食养生理念
中产、房子与家:考古学家如何“考古”当代美国家庭?
被49416万种生活重构的中国厨房
古代饮食养生理念
中国古代十大名厨都有谁?其中六个都是女性
被动房+精装修=绿居的未来
又一地出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其发展势头太猛,赶紧来仔细学习一下被动房吧!
中国古建筑设计——古代书房的布置与装饰
浅析“中国式”家庭自动化将蓬勃发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