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我躲在衣服后方。
真实生活——到处充斥着模仿,
真实生活——我和你说着密码,
真实生活——真正的虚幻想象,
真实生活——我躲在衣服后方。
——[Touch Me] Weeping Willows
这本书其实是一种尝试,一种用理性解释感性的尝试。Stevenson引用了许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观点,将思考的自由留给了读者。
1. 衣着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衣着影响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衣服的样式其实不是重要的选择,但却让我们觉得重要。
人的一种自然倾向是:将自己的行为举止与某个更重要的人物作比较(孩子与大人相比较,较卑微的人与较高贵的人相比较),并且模仿他的行为方式。这种模仿是为了显得不比别人更卑微,进一步则还要取得别人的青睐,这种模仿的法则就叫时尚。这种动机没有内在的价值,同时它产生一种压力,迫使人们一味跟从社会上众多人向我们提供的样板的引导。
如果要解释人们为什么会购买以及购买什么,那么,对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人的爱心与关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我们在意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们创造共同语言。而普世的共同语言,在年轻人乃至所有现代人中,便是时尚。
因此,衣着的社会意义是,创造认同的标准,并满足人们对获得认同的需求。
2. 服装可以成为一种表达自己的语言吗?
有人认为,服装是一个人的视觉词汇。因此一个衣服不多的人,只能通过衣服表达有限的信息。服装承担了语言的作用。它有宣称性,像群发短信一样将个人信息一步到位传递给周围的人;同时它也有暗号性,暗示自己有怎样的需求,有相同需求的人会读懂这样的暗号。而我们为何要传递信息?因为他人对我们是重要的,即使是路人。
服装的语言可以通过材料和色彩表达,但这种表达比较宽泛。心理学的统计告诉我们,喜欢红色的人比较热情,喜欢粉色的人比较纯真;喜欢牛仔的人比较随意,喜欢丝绸的人比较温柔,等等。而在消费更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往往不再拘泥于这些表达的限制,会尝试更多的服装类型,因此,服装更多的不再是用来表达性格,而是表达心情等更转瞬即逝的信息。
服装的语言更多的是通过符号化来传递的。时尚通过符号表现人的生活态度,试图赋予其哲学和精神意义,使哲学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到人的生活中。已经绝对个体化的、无法求助于任何集体性的人们会在触手可及的符号价值中去寻找认同,通过购买拥有符号价值。为了抵抗持久性的缺乏,我们不停地找寻新事物,拥有更多的符号,因此,追随时尚更多的是一种壮大词汇库的过程,而我们通过这种过程来实现和表达自我的多样性。
3. 品味可靠吗?
首先,品味是分等级的,因为品味要获得正当性,就要拒斥另一种品味。
与每一个等级的社会位置相对应都有一种惯习(或者一种品味),它由社会性的条件作用所引发。社会制约性条件是“铭刻在身体内的”(比如购买力),而身体是价值的载体。
因此,品味不完全是“内在的”东西,它很大程度上是被社会规训所培养出来的。社会结构决定人们的个体行动和偏好,但同时,这些个体本身并不一定意识到这些结构的存在。我们所选择的,其实很可能是强加给我们的。
人们的购买力大到已经能够逐渐消除等级了,但社会制约性条件仍存在,对品味的定夺移交到了拥有较松社会制约性的人群手中。一些品牌和式样可以传递给人们一些信息:穿这衣服的人有时尚意识,并有很多钱购置服装。这种表达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并不一定拥有必要性和有效性,因为人对品味的取舍已经变得越来越个人化。
4. 时尚与审美到底有何关联?
首先讲本能的审美。
美使人本能地感到快乐。这美可能是莫奈处理的光线,可能是波提切利笔下维纳斯的面容,我们说不出它们为什么美,这些美只是供人欣赏的。
每一个现代人都有将自己变美的意识和义务,因为它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还是认同形成的关键。时尚工业让我们能从时装店购买现成的服装,商品将美分解成可购买的理性选择,只需具备一些元素就能使周围的人形成对我们审美的认同,便捷地解决了我们把自己变得更美的艰难任务。
其次,审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认同决定的。
时尚是一种人类冲动的证据,这种冲动渴望让身体逼近那难以捉摸而短暂的理想,因此可以说,时尚是人渴望超越本质所赋予的东西去接近理想的一种病症。比如,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向我们不停地展示身体性自我(或生理性自我)的理想状态,使得节食、健身、慢跑成为一种自愿奴役的新形式。影响大多数人的规训力不再是那种在监狱高墙之后的强制力,而是人们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态度,以此接近社会所认同的审美。
5. 是否可以说,我们想要赖时尚而得永葆青春?
我认为是的。
首先,时尚的新颖性给了我们慰藉。
工业社会要求专业化,而专业化的背景下,人倾向于成为工具,而逐渐失去了人的特性——动物性(便是生命力)。我们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衰老,因为这个时代是永远处于更新的状态:在更新成为主体,经典不再被信任的时代里,衰老意味着被淘汰和被解除公民权利。
同时,人在被社会——这个机器吸收的同时,本身的动物性从未被磨灭,他需要新鲜的供养以维持其清醒的生存。时尚便成为一部分人的鲜血,他赖此生存,希望向永生靠近。为何我在此将时尚比喻为鲜血,因为这些人的生存是依赖于外部的供给的,他通过消费实现预期的满足,以此为生。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真实生活——我躲在衣服后方。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8437
相关内容
【生活常识】真丝衣服的保养方法真丝衣服怎么熨烫才不会伤害衣服
50岁之后,我的3个极简生活习惯,真的很省钱
真丝衣服怎么洗涤和保养方法
真丝衣服如何熨烫
【真丝服饰洗涤和保养】真丝衣服怎么清洗 真丝服饰保养指南
生活小技能《我会洗衣服》
衣服护理超实用方法!衣物护理机厂家整理分享
衣服真的不用多买,一件衣服搭3种风格,从工作逛街到约会都美
认真生活后我发现,这9件“过度家务”,是很多中国家庭“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