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5-01-12 20:32

邻里关系:现代都市中的和谐相处之道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现代都市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

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一、和谐的人类健康思想

  现代社会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尊重人权,尊重人权的基本前提是捍卫人的健康。一个不健康的人,你给他多少人权利,他都无法来享受。道家既关心宇宙,又关心人生。在所有宗教中,可以说道教最为肯定人生命本身的价值。在对待生命的问题上,道教自古以来就讲求重人贵生。道生万物,我们的生命从其诞生、成长、修炼及结束也都必须遵循大道的运行法则。因此,道教特别强调“摄生”、“贵生”、“乐生”、“自爱”和“长生久视”之道。这与现代社会文明标准是一致的。

  道教十分关心天地间的生命,认为“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死王乃不如生鼠。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在道教看来,人是天地阳气与阴气化合而成,万物之中最为最高级、灵贵的就是人之生命了。人居于天地之间,其同天地一样尊贵。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不得复生,所以,人获得了生命,就应该好好地珍惜之、保养之,让生命更滋润、更绵长。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随地受到各种外物、内因的威胁和伤害,生死事大,不可掉以轻心,故应该防患于未然,所以就有了养生。在重人贵生的同时,面对死亡,道教不消极回避,而是正面地提出了“安然处顺”、“齐生死”和“死生一体”的豁达观点。道教从“道”的高度来看待生死,始终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超越,认为生死皆自然之运动,理应一视同仁。因此,在生死面前,人们应当豁达,安时而处顺。而且还应该“生相怜,死相捐”。活着时相互爱怜,死后便相互抛弃。道教讲相互爱怜的道理,并不只是感情上的同情,而且还要使勤苦的人能够得到安逸,使饥饿的人能够得到饱足,使寒冷的人能够得到温暖,使穷厄的人能够得到显达。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可以看到,很多子女对年迈的父母生前不闻不问,啬吝以待,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孤苦怜仃,凄惨万分。当老人去世了,子女们却突然热心起来,请大型乐队来奏哀乐,摆开数十桌大宴客客,排开头尾不相见的送葬队伍,乃至不惜钱财厚葬逝者。如此生前的冷落与死后的大操大办,形成鲜明对照。可这种种丧葬的安排,对逝者又有何益呢?无非是为这些不孝子孙脸上贴金,死人是无所谓风光的。

  二、和谐的安邦治国思想

  许多思想流派和宗教也都积极投身国家的振兴与治理,道教也不例外。但道教安邦治国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它从天、地、人和谐的“道”出发,建构了独特的安邦治国的基本的技术模式,这就是“身国共治”。“身国共治”是以“身国互喻”的象征思维为前奏的,把身看做“国”,或者反过来把国看做“身”。《周易参同契》有许多地方描述君主统御百官治理国政的行文:“明堂布政,国无害道。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陈致虚《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中更加明确:“人以身为国,以精为民,以气为主,以神为帅,山川林木,具在身中……心君一宁,万神听命。”《太平经》以“三名同心"表达了治国之道中的和谐理念:“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鉴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只有阴阳相依、以和为贵,万物和社会才能有序和谐;以中和之道,君、臣、民三者和谐共处,“三名同心",构成一体,方可实现太平盛世。

  从人体工程学来看,这种“身国互喻”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有道理的,也体现了道教的务实态度。宇宙是全息的,天地、国家、人体只是一个大与小的区别,老子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这个道理。人体有精、气、神,国家也有精、气、神,人体有五脏六腑,国家也有五脏六腑,人体所有的组织、系统相互关联而成一个整体,国家所有的组织、系统同样相互关联而成一个整体。既然“国”与“身”等量齐观,那么完全可以把国家内部关系的调理当作一个“内丹修炼”过程,“治国”即是“炼丹”,治国火侯的操持应该准确地把握因“量”与“度”的和谐。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身国互喻”,搭起一座“身国共治”的桥梁,这座桥梁的主干就是以德为宗的调控框架。道教之所以把“德养”的治身法门与治国联系起来,从治身到治国,又从治国到治身,是因为个体生命的存在是无法离开国家整体的,只有国家整体达到和谐的境界,个体生命的修炼也才能趋于完善。

  三、和谐的生态环境思想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历代道门中人都在思索的问题。人体工程学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存在一个气场,人体气场与宇宙气场不断进行着能量的交换。生命有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也向外界排泄废物。在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的物质交换过程中,也伴随有能量的交换,最后形成了人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在外界条件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交换过程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但是当外界环境有了显著变化时,这个正常的平衡就会受到破坏,机体就会不适应,从而产生疾病。

  所以,我们不能偏离自然环境,不能偏离地理环境,天、地、人之间实现和谐,造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达到一个使能量最大发挥的境界,才能使本身自然能量的摄取和人体潜在力的发挥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点与道教是一致的。道教认为,宇宙间有四大根本:道、天、地、人,而人是其中最有智慧、灵气的。人类该如何与自然万物相处?道教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准则,人以地为法则,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地以天为法则,尊重宇宙的生息;天以道为法则,遵循客观规律;道以自然为法则,维护宇宙生长变化过程的自然本性。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应顺之以天理,应之以自然,与宇宙万物共生共长,相互协同;应“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用心去体会世间万物相互联系、依存的统一性,维护其和谐之美,世界才会有生机。道教“天人合一”理论实际上是把一个个的相对独立的人体,视为彼此联系着的诸多的能量小宇宙。那么,外部的自然界则是将这些能量小宇宙统一起来的能量大宇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变得自高自大起来,开始了征服自然的举措,要高山让路、河水倒流。然而,结局如何?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甚至于几十亿年地球储存于地下的煤炭和石油几乎开发殆尽。目前国际石油价格疯涨,即其恶果之一。几百年,甚至于几十年内,人类将面临地下资源枯竭的厄运。在许多地区,由于人类的过度采矿、过度砍伐,致使全球普遍存在水土流失、江河淤塞、洪涝与旱灾频发、土地沙漠化的现象。由于工业污水和各种有毒废料乱排乱放,各种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的大面积喷洒,许多昆虫被杀死,许多动物趋于灭绝,21世纪100年间,世界物种的灭绝的数量超过以往几百万年的总数。大自然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缩小,生物基因库遭到重创。过分贪婪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大肆砍伐原始森林,食用各种野生动物,一些原本只是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疾病得以传播给人类并迅速扩散开来。艾滋病病毒原来只存在于非洲黑猩猩身上,并不致病,但当人类进食猩猩肉后,病毒便扎根于其体内,并引发艾滋病。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进入人体的各种毒素,还毫不留情地毁坏了人体卫护神——酶,阻碍了躯体借以获得能量的氧化过程,妨碍着各部分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导致生理过程的致命恶变,癌症发病率的激升和人类精子数量的锐减、畸形比例增加及其活力明显衰弱。看来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反思对待自然的态度了。万物都是能量转化链条中的一部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需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同生共运,浑然一体,彼此应该友好协调,和睦相处。人类所能做出的较为明智的选择,就是要“道法自然”。

  四、和谐的文化共融思想

  道教的自然和谐观还体现在对于科学、异教和外来文化的博大兼容上。作为一个宗教,道教不但没有压制和排斥自然科学,反而对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过重要的贡献。道教在丰富自己的炼丹术的过程中,酝酿了众多学科的形成,如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学,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炼丹道士所发明的。道家的炼丹术还西传到欧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道家的《道藏》收集了中国古代的大量珍贵古籍,涉及哲学、历史、文艺、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民俗、气功等等。正因为如此,后人从他们的著作中可以发掘到难以估量的科学宝藏,给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启发和巨大财富。在文化方面,道教不仅不排斥儒家学说,相反在“修德”等方面,大量地吸收了儒家的道德观的精华。《抱朴子》直截了当地声言“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真大道戒规》则倡言“忠于君,孝于亲,诚于人”。这些思想与儒家思想如出一辙。北京白云观的文昌殿内的文昌帝君旁,左有孔子,右有朱熹;武当山紫霄宫父母殿供奉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在道教的经典大全《道藏》中居然收进了摩尼教教典;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浙江天台山更是孕育出了儒道释共融的文化奇观。作为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两个重要系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至今仍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影响。而儒、道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兴衰,除了两者互相碰撞、互相渗透,也跟印度佛教的传入有着密切关系。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不断磨合,经过依附、冲突、融合几个阶段之后,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儒为主导、道佛为辅助的互动互补格局,因而在总体上保持常变常新的态势。

  五、和谐的家庭幸福思想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家庭成员当然也不例外。只有当人体的信息能量场同环境中的信息能量场协调同步,达到和谐共振效应,人的身心才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家庭才会和睦,生活才会美满,事业才会发展。而人体工程学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人们协调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拥有一个完美、和谐的生活。人体工程学以人的生理、命理、地理为楔入点,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逐阶段、逐层次、逐方位地加以关照与探讨,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通过对人类生理、命理、地理信息的探索,从而能得出一些具有指导性的结论,主动地、高效率地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全面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而实现家庭、社会和谐,始终是道教为之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原则下,道教把和睦、和善、祥和、中和、慈爱、孝敬贯穿到家庭成员关系相处和居家环境的选择、布局上,希望构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朝夕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会婚育美满、事业有成、老人幸福、孩子健康、和睦融洽、人人平等、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家居的陈设也是整齐协调、安全方便,衣服鞋帽干净清爽、搭配得体,既让人感到舒适放松,又能促进身心健康。中国传统的建屋思想受到道教形、神、气的影响,与人体有巧妙的结合。以三合院为例,正身的正厅为头,左右房为耳,边间为肩,护龙分为两节,形如臂与肘,前方的围墙是腕与指,将住宅空间紧紧环抱,而内埕则为丹田所在。内部藻饰与家具也鲜明地反映道教追求吉祥如意、长生久视等和谐思想。如一般家庭所喜爱悬挂的字画有扇、鱼、水仙、蝙蝠、鹿等,分别为善、裕、仙、福、禄之表征;莺、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风等,又分别象征友情、长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有时还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化作种种式样,在器具或建筑物上与其他花纹伴用作为装饰;将寿写成百种不同之字形名为百寿图;将福字则巧妙变幻用于各种窗棂,以表吉祥如意,福寿康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社会是由千万个和谐的家庭构成,没有一个个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道教的这些理念和行为,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观,直到现在,还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着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植根于厚实的思想沃土,道教与华夏民族文化及其命运息息相关,唇齿相依,并与儒家、佛教势成三足,共撑中华文明之巨鼎。长期潜移默化的浸染,道教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渗透到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达到了“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习惯层面,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万古不灭的“道”。正是道教的哲学和思想,赋予中国人以特殊的素质和能力,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发掘老子哲学和道教思想中以生态和谐观为核心的许多博大精神的思想内涵,不仅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对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址:道教之和谐观的现代意义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0308

相关内容

秦宣: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
文化互鉴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和谐”美学观建构
和谐的人际关系意义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论语》中的心理和谐之道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教化之道及其当下意义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道教思想,创造利人利己的和谐人生
【“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经》与现代生活的和谐之道:老子如何通过自然哲学应对社会压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