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带上秤、跑步算着数,年轻人被数据生活绑架了吗?

发布时间:2025-01-13 15:53

通过记录跑步数据,追踪个人进步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健身运动乐趣# #跑步带来的快乐#

图片

普通的一天里,你的身体能产生多少数据?

智能手表告诉你,抬起手腕的这一刻,你的心跳是74次/分钟,呼吸16次/分钟,血压是116/77;

昨天一共走了8254步,每小时一分钟的站立目标完成12次;

睡眠时间是7小时06分,其中深度睡眠有1小时49分,中途醒来2次。

走上智能电子秤,跳动的数字停下来后,身体变成骨骼、脂肪、肌肉的组合。

今天比昨天重了0.8kg,因此今天的热量摄入目标是1300大卡,比昨天要少200大卡。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生活数字化,并把这种新方式命名为“量化生活”。

北京青年报称,其实,“量化生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7年,由《连线》杂志编辑加里·沃尔夫和凯文·凯利提出,“量化生活”核心在于将生活数字化,把目标用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更加强化自我认知。

◆监测数值影响行动和心情

诚然,量化式的生活能带来一种令人安心的“掌控感”,但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我们的“数据焦虑”。

“我现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环看睡眠时间。”李小姐说,她每晚都戴着监测睡眠的手环睡觉,如果看到晚上只睡了五六个小时,会后悔自己怎么这么晚才睡,心情一整天都是糟糕的。

三年前,白鹤拥有智能运动手表后,开始更精准地监测自己的运动表现。一次,白鹤在户外骑行中忘记开运动手表,没有数据的反馈,让她顿觉“白骑了”。

为了进行体重管理,栗轩报名了三甲医院科学减肥知识分享课,之后的100天,他每天带着食物秤去吃饭,精准计量自己每餐的重量和热量摄入,然后在健康监测App上记录。三个月里,他基本做到了吃饭不离秤,最终减掉了5公斤体重。

◆可寻求时间利用率最大化

时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量化刻度,但也最易被忽视。9年前,刚从知名院校硕士毕业的潘宇宽,因为缺少量化时间的科学自律方案,总觉得自己处在焦虑不安中:“找不到值得去做的事情,每天除了上下班,不知道该用自己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后来他开始系统钻研国内外时间管理著作,尝试各种方法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量化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目标。

精细时间管理后,如今除了本职工作,潘宇宽还有充足的时间在公众号上写文章、做直播,帮助更多人管理时间和人生方向。

◆更有安全感还是囿于理性?

“我认为年轻人选择量化人生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这表示年轻人都有自己大致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且愿意为完成目标去找方法,去思考和行动,这比没有目标或者盲目努力好多了。”网友@休眠的火山说。

不过,曾在哲学专业攻读博士的毛欣欣觉得,有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但量化的方法只是通向目标的途径之一。“某种程度上,大部分人在使用工具的时候很容易被工具反向掌控。”毛欣欣认为,过度依赖外部标准数据量化自己,也会造成另一个后果——个体感受的迟钝。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虽然人的数据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服务与管理的高效、精准,但这也意味着很多时候人不再被看作是具有独特体验与丰富境遇的生命,而是被简单粗暴量化的对象。与人相关的数据维度的不断丰富,并不意味着人的一切都可以由数据塑造,仍然有一些人的本质属性,无法变成数据,或者不应该成为数据。

网址:吃饭带上秤、跑步算着数,年轻人被数据生活绑架了吗?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06353

相关内容

爱上跑步,需要理由吗?
我们被大数据改变着的生活
[千瓜数据]:2024年打工人生活洞察报告
带着空间穿70年,军嫂被宠上天
和爷爷奶奶吃了1104顿饭:老年博主为何迷住年轻人|有数
信息茧房与大数据 “杀熟” 今天你被算法算计了吗?
在吃喝玩乐中成为数据分析师——吃饭篇
移动支付 扫出你的精彩生活(大数据观察·数字经济)
90后年轻人生活压力数据
《繁花》带火泡饭,但泡饭不算上海人独有吃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