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促进消费升级
金融科技促进了金融科技创业的发展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科技改变生活# #科技金融#
文 | 巴曙松 王志峰 李瑞雪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以亿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迅速转移到各类互联网终端上的APP,衍生出大量全新的金融需求,再造一个以普通大众为中心、以小额、碎片化、高频需求为主、规模庞大的个人金融市场。利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最新IT技术,改变传统个人金融服务的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评级体系等,能够更好地满足线上个人金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也成为助推人民美好生活的金融驱动力。
引发金融科技需求
个人消费行为方式新变化:场景化与线上化。当前,场景化与线上化成为个人消费行为方式转变的重要方向,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医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消费方式上看,移动互联网支付是完成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闭环的关键环节。从消费人群上看,85后、90后成为推动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的主力军。相比于其他群体,个人生活场景里,基于互联网的使用率以及职业年限,85后、90后对互联网消费的依赖程度最深。
生活场景线上化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是消费升级的当前重要体现和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了庞大的线上个人金融服务需求,比如互联网支付、理财、信贷、保险、征信等。这些以普通大众为中心、以小额、碎片化、高频需求为主、规模庞大的个人金融市场,与传统金融机构围绕高净值用户为主、提供的低频、大额金融产品具有本质的区别,在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评级体系以及产品设计与销售等方面也大相径庭,也为互联网企业跨业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契机。
中国领先的APP应用、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超大规模的用户和市场,为互联网向金融的渗透奠定了深厚基础。中国成为了全球线上生活最为活跃的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线上金融服务需求,在服务需求中,诞生了市场领先、市值超高的金融服务企业,将改变全球金融市场格局。
自2013年以来,中国互联网金融几乎与全球同步发展,当前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引领全球,已经成为全球的金融科技应用中心。得益于电子支付等金融科技服务广泛应用,中国金融科技应用水平高于其他国家,且代表了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特别是基于移动社交平台的商业活动,让“中国起码领先美国五到六年”。国际知名咨询服务机构安永最新的报告显示,在全球20个主要市场金融科技应用排名中,中国在2017年以69%的应用率居于首位。
从行业看,出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多家综合化运营的互联网金融集团。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征信、互联网借贷、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众筹、互联网证券等七大业务发展迅猛。
从公司看,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毕马威联合H2 Ventures发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报告》显示,蚂蚁金服、众安保险和趣店三家中国公司包揽了今年前三名,2017年入选前10的中国公司还包括陆金所(排名第6)、京东金融(排名第9),全球前10强半数来自中国。
金融供给不足及创新
消费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与此同时,消费升级也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驱动力。2015年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创新消费品等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供给,能够释放内需潜力,推动工业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应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消费环境、加大金融支持和畅通商品进口等方面推进。消费升级具体是指消费产品、消费安全度以及品牌和技术的升级。以上各个方面的升级极大地拓展了消费市场空间,倒逼了我国消费业工业的升级。消费升级的核心是高质量消费,消费品和消费服务呈现出高端化的特点。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新变化,2017年5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部署以试点示范推进《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消费升级过程中,零售业态转型升级态势更加明显,新兴业态保持快递增长,传统实体零售业的创新转型成效突出,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趋势。2017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比上年提高了2.4%。
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之下并未提供有效金融供给。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体现就是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在配置金融资源方面,我国目前并没有做出充分的有效回应,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不足局面。在建国之初,我国制定了优先发展大型国有重工业的战略,包括金融在内的一切资源,优先配置给工业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开始逐步形成,然而,在服务个人生活所需、尤其是个人生活场景全面线上化方面,仍存在短板。
从直接融资市场看,无论是证券、保险,还是基金、信托,服务对象均为企业,而且是其中的大中型企业。从间接融资市场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导,在提供贷款方面,服务的对象同样集中于企业用户。生活场景线上化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消费时心理体验,而且,基于生活场景的多样性、零散性、差异性、变动性的特征,需要金融机构提供高频、碎片化的金融产品,加速金融产品升级迭代。而我们现行金融体系并没有提供针对性供给,占有资金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依然沿袭传统的信贷审批方式,不仅在个人融资资金数额上分配不充分,在服务质量上也有待提高。从满足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的需求方面看,我国现行金融体制在促进消费升级时,仍存在较大缺陷。
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之下的金融科技创新。长期的金融抑制、长尾用户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快了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更是拉开了中国金融科技波澜壮阔但又鱼龙混杂的发展历程。近些年来,我国新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纷纷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满足个人全新线上生活。
第三方支付是连接资金供给与需求方的纽带,也是线上与线下交易形成闭环的重要结点。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市场份额较大。
两款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使用门槛较低。以微信支付为例,大众接触微信支付普遍从2014年微信红包和滴滴打车合作使用开始的。特别是其开发的微信红包程序,通过发红包的形式绑定了客户,将低频的“过节”转换为了高频的游戏和礼节。从居民个人层面看,微信支付额度并不大,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月支付额在500元以下的居民个人所占比例最大。从增幅角度看,200—500元区间增幅最大。近两年来,微信支付又在乘坐公共交通、预约医院挂号、缴纳水电煤费用和违章罚款等方面,拓展了小额支付的场景。
互联网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试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于2014年2月28日在国内正式上线。据相关报道,2017年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约为1100万,金融资产规模约为1100亿元。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继续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创新。互联网创新改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个人生活场景的全面线上化态势应运而生,如此又催生了全新的金融需求。包括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在内的金融科技手段,在满足全新线上个人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金融科技的技术工具变革,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以此更好地服务我国居民的生活,是引领我国居民个人消费升级的有效手段,最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当然,两个问题也不得被忽视。
一方面,应明确金融科技创新的目的,把控金融科技创新的大方向。可以说,金融科技创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继续大力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现我国从全球金融科技应用中心转型升级为创新中心,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不得忽视,即金融科技创新本身属于工具性意义范畴,其本身仅仅是手段,并非目的。金融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消费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根本目的仍然在于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不能为了金融科技创新而创新,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依然要始终根植于现实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的也仅仅是连接、记录、存储和处理手段,并没有改变数据背后所反映的行为逻辑。具体而言,金融科技创新应立足于我国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的现实需求,贴合全新线上个人美好生活需求的特点。而不能摇身一变成为当前诸多金融机构营销的噱头和口号。
另一方面,应防范金融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风险是金融市场的主要定价因素,但是,必须确保风险在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全新线上个人需求时,也应以不引发系统性风险为底线。“技术问题的解决不单纯依靠技术的进步,也需要借助非技术手段来到管理与规范的目的。”监管机构可以通过财税手段,鼓励行业内发展较为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牵头制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行业标准。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予以推行,成为各金融科技企业的行为准则。
改革传统金融体系,更好满足客户全新体验。传统金融市场的改革应以抓住全新线上个人需求为核心,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客户全新体验。
首先,转变思维方式,改进服务理念。传统金融机构的思维是“价值链式”的,即通过“基础设施——产品——平台——沟通——渠道——媒介——应用”到达用户,显然,无法贴合互联网时代的居民个人心理体验,新时代的金融机构应以客户为服务的中心和逻辑起点,采用“用户+云+应用”的立体生态模式。
其次,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研发体系。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仅仅集中在市场营销环节。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研发体系,要求获客、产品设计、营销、售后等全流程满足客户需求。第一,在获客环节,改变传统的依靠人际关系拉客户的方式,增强与网民的互动,重点转向研发居民个人参与程度更高的互联网产品获得和引导流量,粘住客户后,再进行金融产品的推介。第二,金融产品的设计应符合满足碎片化需求的特征,为客户提供种类丰富、小额、高频,并且具有个性化特点的资产管理工具。第三,金融产品的网络营销渠道应保证页面简洁、信息透明,确保购买、使用的便捷性。第四,金融产品的售后应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一方面,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手段,研发人工客服,节省客户咨询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应全面建立7*24小时的投诉处理机制,简化处理流程,提升纠纷处理的效率。
最后,转变管理模式,建立更加灵活的组织体系。适应互联网金融需求的高效性特点,要求金融机构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不断进行转型升级。在管理模式方面,也应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法人机构的形式,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减少决策传输的环节,降低信息传递产生偏差的可能性。
加强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新金融机构更具技术优势,其利用的金融科技手段本身就产生于个人线上生活场景,并且,根据线上个人需求的变动不断进行迭代。但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新金融机构依托的金融需求场景数据数量存在局限性缺陷。金融机构的核心能力是风险定价能力,新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依赖于实时、海量、动态的数据,数据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定价机制的有效性。同样,传统金融机构也存在弊端,在服务全新线上个人需求方面,需要依赖于外部技术供应商。如此,为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合作创造了空间。
网络时代需要共享,无论是新金融机构,还是传统金融机构,均应抱有开放的心态,融合发展。尤其是更具金融资源优势的传统金融机构,当前特别需要战略转型,积极拥抱市场变化,主动联合新金融机构,实现共赢。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相互持股、投资、并购等方式,捆绑发展。还可以采用孵化器模式,培育初创期企业,共同成长。在合作初期,也可以从特定业务的联合研发出发,一步步加深合作的紧密程度。总之,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发展,即是现实所需也是大势所趋,均源于网络时代的开放性。
加强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合规与风险管理。在应对个人生活场景线上化所带来的新型金融需求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新金融机构在服务观念、产品研发、技术迭代等各个方面,均更具契合性,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新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商业空间。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制约新金融市场发展的众多障碍。在这其中,合规问题是重中之重。从监管制度层面看,产生于全新线上个人需求的金融服务机构和工具,现行监管制度并没有做出针对性规定。在新金融市场的诸多领域,均缺少直接的制度依据,如此增大了新金融市场的合规风险。从监管模式和手段角度看,对新金融市场的监管依然采用机构监管的模式和落后的监管措施,面对个人消费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并没有做出有效回应。而从新金融市场层面看,目前也确实存在大量钻法律空子,进行监管套利的新金融机构。游走甚至突破了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法律边缘。
坚持合规发展,一方面,从规则本身角度讲,应不断地进行完善,引导监管理念转向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并不断升级监管手段,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实现金融监管科技创新。这是新金融市场合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从新金融市场角度讲,在应用金融科技手段合理满足居民个人线上生活需求时,应严格遵守现行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监管真空地带,开展业务时,应小心谨慎,时刻关注立法动态,对业务模式予以调整。
文章刊于《中国证券报》(2018年4月10日)
网址: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促进消费升级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10485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消费金融让利加码促消费
消费金融拥抱金融科技
消费金融助力消费升级,服务实体经济丨招联金融
加速金融科技赋能 消费金融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
以消费促发展 加快家居更新升级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消费惠民便民
激发消费活力,消费金融服务再升级
优化金融产品 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促进新型消费发展壮大 推动消费结构品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