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独居老人13㎡的家中,看见社区的“适老化”改造
社区应建设适宜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的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度。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老龄化社会观念#
一圈又一圈,早上和傍晚在社区附近的菜市场逛一逛,站在巷口的人行道看着行人和汽车经过,62岁的陆姨的生活日常太过单调,她在越秀区东里社区生活了40多年。
她心中似乎对于简陋和繁华没有十分明晰的概念,她没怎么上过学,且患有智力障碍,她是辖区内的一名特困长者(即三无长者,指的是城镇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或扶养能力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在今年年初之前,她常年独居的13㎡的老旧房子,早已墙体剥落泛黄,甚至已滋生各种蚊虫。
居家旧改前,陆姨的家陈旧破败 受访者供图
像越秀区这样的广州老城区,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陆姨不过是其中一员。今年年初,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统计局联合发布《2020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以下简称《数据手册》)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9.95万,占户籍人口的18.27%;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超39万。
该份《数据手册》还显示,越秀区户籍老年人口为全市最多,达到31.43万人,占本区户籍人口比重超过20%。
在老旧社区里,仍有部分长者的居家环境亟待改善。现实情况是,由于长者经济能力和精力有限,很难有能力去做居家环境的改善,这对于特困长者而言,更是一道“难关”。所幸,近年来,广东省持续推进老年人家居适老化改造工作,以推进家居适老化改造工作,持续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降低在家庭发生意外的风险。
在当地社工的帮助下,陆姨那13㎡的小房间经过改造后,也有了新的变化。
居家旧改:独居多年的“新家”
陆姨的家中,只有一张单人床和简陋的衣柜,甚至没有一张椅子,房间环境十分昏暗,甚至曾由于居住环境差导致昆虫入耳。陆姨独居多年,其丈夫因病去世多年。因智力障碍,陆姨也没有工作,多年来一直是其弟弟、妹妹定期来探望她接济她。
对于陆姨而言,生活是日复一日重复着流淌过去。她的家在东里社区中,这里距离烈士陵园地铁站只有10多分钟的步行距离,尽管这里居住的多为年纪稍长的老人,但走出社区,可发现边上的街道热闹不已。
孤身一人生活的陆姨并不会一直待在家中,她喜欢去附近菜市场逛逛,或者去周边捡拾纸箱废品。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谢梦颐还发现,陆姨总喜欢站在人行道边“指挥”行人过马路,“她很有趣,也很有爱心。”尽管社工们都知道陆姨这样的举动和智力障碍有关,但他们都把她视为一个有趣的老人。
装修公司工作人员与长者家属确定改造的内容 受访者供图
她的家藏在社区一条隐蔽的巷子里。3月,在谢梦颐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陆姨家中探望她。巷口过窄,只能容一人通过,缺乏水泥涂饰的墙体凹凸不平,昏暗的吊灯难以将光亮平摊给巷子的每一块空间,经过两间房间,我们来到陆姨的小屋。
陆姨的家是改造好的了,她家的改造也是“智慧改造,睦邻友爱”独居长者居家改造计划的一环。该独居长者居家改造计划是由广州市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以独居长者为重点服务对象,在越秀区大东街开展关怀社区弱老智能居家改造服务。
13㎡房子的改造工程历时一个多月。从去年12月8日开始的材料定制、材料购买阶段起,谢梦颐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熟记于心。
装修工人将门窗拆除并补上缺漏墙体,将墙体进行翻新后上油漆;在厕所、洗澡间铺上白色瓷砖、将房屋破损地方补上砖,铝合金大门替换了原本陈旧破损的木板门......改造后,原本破烂不堪的房间有了新的单人床和柜子。“考虑到长者的如厕安全问题,我们还将蹲厕改为坐厕,在坐厕右侧增添扶手。”
陆姨总是对他人报以微笑,她打开门,挥挥手让我们进来。房间依然很小,但干净了很多,谢梦颐和她聊起日常,看到门边放着的丈夫的遗像,陆姨已不记得自己的丈夫去世多久,因此她也没细算过自己独居生活的时间。但日子还在延续。社工和志愿者们会定期回访陆姨和其他长者,他们是特困长者,但也是我们生活中亲近的人,谢梦颐总是这么想。
“家居适老化”的尝试
另一边,小小的黄色扶手并不起眼,但愈来愈多出现在老人们的家中。
居家旧改后,陆姨的家有了新的变化 受访者供图
黎姨也是大东街辖区内一名孤寡独居长者,由于身体健康较差,经常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社工观察到黎姨家的厨房有一面光滑的墙面,其上并没有扶持的地方,“我曾经在这里因突发头晕而差点跌倒。”
在对黎姨的居家环境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并向长者介绍和协助申请“智慧改造,睦邻友爱”独居长者居家改造计划后,社工们为长者在其厨房以及厕所加装扶手。
对于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生活能够自理,关乎他们的“尊严”。
患有严重帕金森病的唐叔,处于一种半自理的状态,需要家人的照顾。唐叔家属向社工申请在厕所加装一个扶手,在梳洗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安全的扶持的地方,这样唐叔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也可以减轻其妻子的照顾压力,也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装修师傅在帮唐叔的家打孔安装扶手 受访者供图
独居长者居家改造项目已经持续了三年,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工作重心。第一年的主题是防跌,社区为部分长者的家加装扶手、增加防滑垫等设施。“去年,我们共参与改造38户。”谢梦颐说,“我们也持续关注长者防跌情况,帮助部分有需要的长者加装扶手。”
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金波也聚焦“家居适老化”话题,提出了“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关爱老年人,加强智能家居适老化,助力居家养老,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解决老年人与社会‘隔绝’的问题,还可以培育和壮大‘适老化’智能家居产业。”李金波建议称。
“智能改造”也是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今年项目的主题,希望通过智能家居适老化改造,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轻便安全。事实上,早在2020年,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便根据社工前期上门探访和评估,发现社区内有一部分长者随着年纪的增长,出现记忆力减退、身体机能日渐变差等现象,容易出现煮食忘记关火、家用电器陈旧容易产生意外等问题。
【记者】杨琼
【作者】 杨琼
南方探针
网址:在独居老人13㎡的家中,看见社区的“适老化”改造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44023
相关内容
关爱社区老人推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从家居到社区,适老化改造如何改变老年人的生活
周一见|青岛开启适老化改造,老年人享受更舒适的居家体验
适老化改造在行动 打造幸福宜居社区
加快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
和平区推动社区适老化改造 让居家养老更舒适更安全
上海65m²适老化改造独居老人的自我救赎
中移物联网情系独居老人,推动智能终端“适老化“改造
社区适老化改造案例分享:打造温馨宜居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居家养老社区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舒适居住环境和便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