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见“好”|95岁老人捐百余条围巾给山里娃!这份温暖,她“织”了7年
用钩织编织一条围巾,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手工制作的乐趣# #减压手工活动#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每条围巾用密封袋装好,总共18条,然后打包交给快递员……尽管已经95岁高龄,彭宜芬却非常娴熟地完成了整个过程。
这是一个由毛线和毛衣针编织出的暖心故事。
95岁的济南老人彭宜芬,连续7年为乡村儿童编织围巾,总共捐出了100余条。一针一线间都蕴含着她满满的心意,围巾编织点亮了她的晚年生活,也温暖了乡村孩子的心田。
从2017年的20条,到2022年的32条,彭宜芬寄来的围巾数量逐年增加,这份坚持也已跨越7个年头。她也因此有了一个爱心称呼“围巾奶奶”。
一团红毛线,两根毛衣针,这是彭宜芬织围巾的全部工具和物料;每天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平日里,她都是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编织。家人感受到她发自内心的开心,所以这份爱心行动,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女儿负责选购优质毛线,儿子儿媳负责联系送围巾的相关事宜。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份爱心添砖加瓦。
“围巾奶奶”又寄来围巾了!每年岁末年初,彭宜芬编织的这份温暖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部传递。彭宜芬很低调,在寄出的围巾上,她从不署名,只愿以“济南的一名小老太”自称。
据彭宜芬讲述,2013年,她开始织围巾。最初她在老年公寓住过一段时间,学会了织毛衣,织好了就送给老年公寓的邻居、朋友、亲戚等,后来她听说福利院的孩子需要,便每年把织好的围巾捐到福利院,她的爱心之路也就由此开启。
彭宜芬回忆,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齐鲁晚报上刊登的寒冬送暖“针心针意”活动的倡议。于是,她毫不犹豫报了名,成为一名爱心编织者。
从那以后,每年冬天,她都会为孩子们编织围巾。在包裹中,她都会附上一封署名为“济南的一名小老太”的手写信。除了鼓励孩子的话,她还会向参与的志愿者和组织方表达感谢。
今年过年前,爱心包裹中还有额外的2400元现金,彭宜芬说,这是她第一次为孩子们捐款,也是看到壹点公益“壹起成长”活动的报道想到的。
“一两千块钱虽不是太多,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能帮助他们解决大难题。”彭宜芬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类似活动,这次也算了却自己年轻时的心愿。
每天下午,彭宜芬坐在沙发上,都会拿起毛线,织上一会。95岁的彭宜芬眼不花、手不抖,毛衣针在她手中灵活跳跃。
围巾是否继续织下去,彭宜芬有点犹豫,“现在生活条件都好了,娃娃们还需要吗?”
“需要,当然需要了,我们最近去的山村小学,孩子们收到围巾可开心了,说可暖和了。”记者回答道。
“那我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只要身体允许,肯定会一直织下去!”她一边说一边拿起沙发上的围巾继续织起来,为2025年寒冬送暖活动开始准备!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王倩 徐晓磊 刘桂斌大众新闻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编辑:李明
网址:开屏见“好”|95岁老人捐百余条围巾给山里娃!这份温暖,她“织”了7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68461
相关内容
飞蚂蚁闲置娃娃回收行动,给山区孩子的温暖开学礼暖冬衣物捐赠倡议书(最新12篇)
捐出家中闲置书,送给山里贫困娃
爱心捐衣,情暖冬日山区娃
旧衣物有妙用 金山街道居民巧手制作“温暖的坐垫”
邻里共同编织围巾,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八旬老人向母校捐赠图书七百余册
暖冬捐赠衣物倡议书(精选11篇)
衣”份爱心、温暖人间—我院开展关爱山区老人、旧衣物捐赠活动
唐山2024年12月份第四期“周文明标兵”名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