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点赞海宁黄湾人民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5-02-19 01:38

乡村休闲度假:云南的洱海边民宿,浙江的茶园生活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旅行生活体验# #文化旅游推荐#

2月6日

《浙江日报》刊发——

《海宁市黄湾镇:

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镇和乡间》

点赞海宁黄湾!

一起来看

↓↓↓

全文如下

↓↓↓

文明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尺,也铺陈了人民生活的幸福底色。

漫步海宁黄湾,文明口号随处可见,文明举止时刻展现,点滴细节透露文明气息;田野上,乡村景致清新宜人,文明乡风代代相传,一座座文明乡村跃然眼前,黄湾奏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交响乐”。

近年来,黄湾镇聚焦“人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文明培育主题,创新文明实践形式,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充分发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圈的优势,积极探索具有黄湾特色的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路径,以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挖掘“以乡促城”潜力 乡村精气神更足

张九成状元文化展示区、万安茶馆、干宝文化记忆馆、“吾小丰”文创IP非遗工坊……如今,黄湾五丰村已成为全镇远近闻名的文化底蕴丰厚的村庄。

然而,二十年前,五丰村和周边村庄一样,整个村庄无一公园可供休憩,亦无一处篮球场以供运动娱乐。

从2004年起,为适应物质富裕起来后的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黄湾镇的统筹下,五丰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海宁首个农村文化活动中心。

五丰村文化活动中心看似设施简单,但得到了众多村民的喜爱。“每天吃完晚饭,不少人打乒乓球,旁边一圈人围着喊‘加油’,可热闹了!”村民吴水康便是其中一员。

为了提高群众自发参与度,五丰村自发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据当地打腰鼓的传统,从村里的妇女中挑选适合的人,成立了第一支群众文体爱好队伍——腰鼓队。

2008年,五丰腰鼓在周边村庄打响了名气。2009年,镇里买了一条“龙”奖励给五丰村。很快,五丰村招募了15名小伙子组成舞龙队。

2018年,该村启动五丰文化礼堂项目。2021年,五丰村打造了160平方米的礼堂书屋——无垢书屋。依托全新的活动阵地,各类文体活动内容和规模逐渐扩大。

据统计,五丰村文化礼堂自建成以来,平均每月举办4次活动,年均举办15场大型活动、20余场中小型活动,参与群体涵盖12至70周岁村民群众,年均活动人次超过2000人次。

五丰村是黄湾镇塑造文化之“丰”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黄湾凭借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自主管理的文化社团、源远流长的名人文化,全镇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文化贫瘠到文化之“丰”的大转变。

“以棋会友‘棋’乐融融”的象棋大战,“我们的村舞—‘舞’动快乐”的2024黄湾广场舞大赛,“我们的村乒—‘乒’出精彩”的乒乓大战……黄湾镇各类赛事轮番上演,彰显了黄湾农村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乡风文明新活力。

如今,无论是喜欢喝茶听戏的老年村民,还是钟情于运动健身的青年,或是爱看书学习的少年儿童,都能在黄湾镇的村里找到各自喜爱的娱乐活动。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强化“以城带乡”引力 涵养城市书香气质

农村精神文明面貌“焕然一新”,城镇精神文明发展“润物细无声”。

早晨,去家门口的农贸市场买买菜;午间,到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听讲座、打乒乓球;晚饭后,再到鼠尾山公园遛个弯……这是尖山社区居民施惠林的日常。若回溯至二十年前,施惠林难以想象会有今日的生活场景——昔日的一片滩涂发展成为如今充满现代化和活力的社区。

此前,村民们过着“守着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的生活。集体增收步履维艰,村民就业难寻出路,求学就医更是难上加难……当时这些难题如同一道道鸿沟,揭示着“城”与“乡”之间的差别,束缚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困局之中总有破局之法。随着城乡一体新社区应运而生,黄湾打破了阻隔与束缚,推动“村民”变“居民”,让“城”与“乡”的界限逐渐模糊。

黄湾镇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让他们享受到了与城里人相同的公共文化服务。坐落在黄湾凤凰路新文化中心一楼的潮缘书城,是海宁市首个“馆店合一”项目。而在黄湾中心小学东侧,一幢古朴的楼房十分引人注目,它就是“看山楼”。“看山楼”最早源于宋人马宣教定居海宁黄湾后建的藏书楼,如今改建开放后,作为黄湾地域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服务广大社区居民。

看山楼和文化中心,作为区(镇)两大文化新地标,一南一北相呼应,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实了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

放眼全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商贸街等一应俱全。谈及新社区的生活,施惠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过去在村里,顶多看个戏,现在啥娱乐项目都有,出门就是菜场,百米外有医院,绿道、公园都在‘家门口’,非常方便!”

如今,各村社文化礼堂、邻里中心、农民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活动举办百花齐放,正细细滋润当地居民的精神世界。

发布示范品牌 增强“城乡一体”合力

2024年8月7日,海宁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带发布仪式暨2024年文明专列巡游潮城黄湾镇专场活动在黄湾举办。活动现场,黄湾正式推出了“文明润心·潮礼黄湾”这一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旨在通过构建品牌矩阵,奏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交响乐”,为黄湾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文明润心·潮礼黄湾”品牌的引领下,黄湾精心规划了“1+11+N”的品牌矩阵体系。其中,“1”代表总品牌“文明润心·潮礼黄湾”,“11”则是黄湾镇11个村社各具特色的子品牌,“N”是涵盖众多形式的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和志愿服务项目。这一品牌矩阵的构建,不仅丰富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升了黄湾的文明高地形象。

近年来,黄湾在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树品牌、强特色”行动,一批批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特色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黄山村推出的“三影”行动,为村内8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并装裱照片,传承和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金牛社区打造的“金夜不打young”品牌,则通过吉他、瑜伽、彩妆等丰富多彩的夜间课程,点亮了工业社区青年的多彩生活。

同时,黄湾各村社还深入挖掘本地名人文化资源,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入品牌建设之中。五丰村依托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作者干宝和宋代状元张九成的文化底蕴,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大临村则通过弘扬革命烈士何孝章的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鲜明的红色。

这些特色品牌的成功打造,不仅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更成为了黄湾一张张耀眼的名片,展示了黄湾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

从谋一域到谋全局,从尽精微到致广大,黄湾在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如今的黄湾,不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宁静的乡村,文明之风已深深扎根,蔚然成风。

展望未来,黄湾将继续以“文明润心·潮礼黄湾”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品牌的发布为契机,充分利用城镇的文化资源和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以乡促城,深入挖掘和弘扬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的文明基因在城市中生根发芽,在潜移默化中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文明大格局,培育文明新风貌。

网址:浙江日报,点赞海宁黄湾人民的幸福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81742

相关内容

人民日报看青海|“浙江援青”让海西州人民生活上台阶
浙江宁波:有种幸福叫“15分钟生活圈”
浙江日报
“浙江援青”让海西州人民生活上台阶
浙江舟山:“幸福客厅” 助力打造“老有康养”服务体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婚礼减负 幸福++
人民日報看青海|“浙江援青”讓海西州人民生活上台階
今日浙江网 社会 让百姓享受生活的便利与安心
大湾区不断“上新” 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点滴民生实事绘就幸福生活画卷
浙江老年报:整体智治 精准服务 智享生活 数字化改革成果点亮老同志幸福晚年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