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绿化建议:如何进行小区公共区域绿化改造 #生活技巧# #园艺绿化建议# #绿化咨询#
文/王一鹤
“十四五”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应对老龄化的新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及以上占比14.9%;2033年左右,我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通常居住在老旧小区,而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大多90年代),当初规划和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老龄化趋势和公共空间的适老性问题,导致目前大部分老旧小区的养老公共空间安全隐患大、配套设施单一,更新改造迫在眉睫。主要问题如下:
1、公共区域建设标准低,老年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由于建设年代较早,目前老旧小区的规划设计规范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其目的只为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绿化率、停车位,也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关注的事项,但调整上述两项势必对其他公共空间进行压缩,导致目前数量少、规模小且功能单一,更难满足老年人日益丰富的户外活动需求。
2、公共区域配套设施简陋老化,老年互动缺乏舒适性
经走访,老旧小区大多缺乏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设计,有些座椅、健身器材的配置也因间隔、位置不够合理,缺少互动场地,使用材料不够舒适,未考虑老年人身体承受。另外,有些照明系统、景观破损老化后也疏于及时维护,尤其夜间环境普遍较暗,老年人在使用、行走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3、公共区域人车同行,老人出入安全隐患大
在“私家车进入家庭”和“快递小哥频繁进出小区”的情况下,老旧小区交通组织碰到一系列难题。一方面,车辆行驶速度过快对步行移动缓慢的老年人而言十分危险,磕碰事件较多;一方面,为停车位挤占公共空间和绿化后,约束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再者,路面的损坏和坑洼也会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不便。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关注绿化、停车、消防和健身器械更新,基于以上问题,建议:
1、挖潜公共空间,提升老年活动空间的舒适性
老年人偏向离家近、容易聚集、便捷舒适的场所。因此建议相关部门仍需组织各老旧小区大力挖掘区域内的潜在公共空间,如零散地块、闲置地、边角地等无法整块利用的场地,合理增加公共空间的休憩区或小景观。同时,结合一个居委下辖几个小区的特色,因地制宜对小微绿地的功能与组合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探索,增加老年人在各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和选择,便于走动、加强交流。另外,考虑老人带小孩的情况,可将适老空间与儿童游乐场地相结合,会对老年人产生较大吸引力。
2、完善适老的配套设施,增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
老年人对周边环境的反应能力较弱,适用较为常见、易上手的配套。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方案中,引导考虑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保证场地平整防滑,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避免高低落差,或尽量使用缓和坡道。在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增设老年人栏杆扶手,材料温和,形状如圆形、椭圆形,确保老年人自由活动且安全。另外,关注照明设备是否正常使用,健身器械、休憩座椅是否有损坏并及时修理,尽量做到防护于未然。
3、梳理小区道路交通,提升适老公共空间的安全可达
以老年人安全可达为基础的小区动态交通流线梳理,是具有挑战、但充分体现适老性空间的方案。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引导老旧小区积极规划,完善小区道路网,采用人车分流、或单一走向的方式,设置弯曲路、微环岛、减速带等敦促车辆降速。如小区用地较为紧张,可先采用警示牌、口头提醒等方式限制小区内车辆的行驶速度。一并加装安全探头对可能发生碰撞的死角进行监控。但须规划好用于老年人出行可能涉及的轮椅、120救护车等紧急通行的路线。
4、优化绿地景观,增强适老公共空间的疗愈性
绿化能改善居民的心理状态、放松心情,对老年人尤为明显。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老旧小区更新中,可以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多点分布(如垃圾箱边)、墙壁布景等方式,将“口袋公园”植入老旧小区中,发挥纵向绿地景观的特点,适当改变绿色植物的单一性,增加景观的美感与品种,通过颜色、花型的爽心悦目,营造祥和的小区环境,让老年观者出门即享受舒适、绿色的疗愈空间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
网址:关于推进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建议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856450
相关内容
关于我市老旧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建议老年友好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适老化研究
128.老旧小区室外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以武汉市二桥社区为例.pdf
创造更高品质生活空间 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老旧“焕”新 暖心为民 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日常生活视角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人民来论: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共建美好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议
国务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