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生活:从整理家到整理心

发布时间:2024-11-23 15:40

书桌整理法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处理最常用的东西 #生活技巧# #组织技巧# #整理小窍门#

看到我整理房间,女儿立马警觉地宣布: “我的东西不许扔啊,全都有用呢。”随后,她半是感叹半是疑惑地问:“妈妈,你怎么那么 爱扔东西呀?”

“因为我发现,其实我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身外之物,东西越多,占用我们的时间精力就越多,最后人就成了东西的奴隶。我特别怀念咱们刚搬过来的那段时间,家里清爽简洁,真是舒服。”我对女儿说道。

大房子与小暖巢

4年前,为了省去孩子每天上下学在路上奔波的时间,我在女儿学校旁租了一套不到60平米的两居室。除了灶具、冰箱、餐桌和衣柜、书桌、一组上下床之外,屋里没有更多的东西。入住时只带来一些日常最必要的物品,衣物也只拿了最常穿的几件。

房间虽小,却并不觉得局促。我想这就是陶渊明说的“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吧。早晨,把孩子送进几步之遥的学校后,回到洒满阳光、清新温暖的小屋,悠闲地泡上一杯热腾腾、香喷喷的茶,打开音响,音乐若有似无地响起。房间一角的花瓶里,几支小花静静开放,随手翻开手边的书看几页,我由衷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

我感觉这才是我想要的家的样子。比起自己那个面积大了好几倍却满是东西的大房子,这里宽敞疏朗,触手都是心爱的物品,连呼吸都变得前所未有的畅快起来。我发现简单生活真好啊!

 囤积行为与“痴肥”状态

然而,仅仅几年下来,这个曾经让我身心愉悦的小房子又逐渐塞满了物品。无论视线朝向哪个角度,闯入眼帘的全是东西……所有的收纳空间都满到关不上门,衣柜里的东西像超大汉堡的内馅一般,多到溢出来。

我开始不停地扔东西。奇怪的是,有时并没觉得买了多少新东西,可是扔的速度似乎远远赶不上东西们悄悄到来的速度。最初那种简单愉悦的状态去哪儿了?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反思的结果是:房间之乱某种程度上是心乱的表现, 所谓的杂乱状态,除了物理性的原因之外,还存在着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中,由于多数人内心都会有不安全感、不稳定感,这种心理匮乏会让我们不自觉、近乎强迫性地囤积一些东西。而更扎心的真相是:你囤积的东西越多,心理匮乏也会更严重。那些物品不仅耗费了你的时间、金钱, 还占用了你有限的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包括心理空间。

研究表明,过去2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巨变时代,物质的摄入完全超越了峰值。以往人类获取的各种信息也好,食物也好,都是一个非常平缓的曲线, 而近二三十年在近乎90 度地往上飞速攀升。与此同时, 人身体最初的设计以及后来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机制, 已完全适应不了这个突如其来的“非匮乏状态”。

此时,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和物质的屏蔽,有意识地做减法的话,面对如潮水一般涌来的丰沛物质和繁杂信息,很可能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会进入“痴肥”状态,无论是脑力上还是身体上。

 从“心”做减法,你的人生就像你的房间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幸福感强的人,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福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你所居住的房间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房间。”

我忽然醒悟到,自己一直不停地收纳、打扫、断舍离却收效甚微,原来问题在这里:整理家必须是面向自己的行为。这种内心的调整不单纯是留和扔的命题,而是一个发现自己、改变自己的过程。

而真正的美好始于自我整理之后。只有你读懂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鼠年已至,我要从“心”做减法,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克制的心态。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个“俭”就是做减法的心态。尤其是如今,信息巨流如猛虎般袭来,保持静心变得越来越难, 而减法生活能让我们轻装上阵。

其实,当许多东西在你面前时,你要有一种教养,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其中的哪几项就好了。 美是一种选择, 甚至是一种放弃,而决不是贪婪。

网址:减法生活:从整理家到整理心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214174

相关内容

《生活的减法》:整理生活,整理内心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整理,从内心开始
家的整理:拯救人生的整理法则
收纳师:从家居收纳到整理人生
整理生活,从整理房间开始
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改变深层思维与习惯,过上持久整洁的生活!
书单|《惯用脑整理术》:整理生活,就是整理我们的内心
改变人生从整理开始,34个实用整理方法
收纳从整理内心开始
家居整理师:整理一个家,就是整理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