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废旧材料物尽其用 12位中外艺术家用公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生活艺术创作':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艺术创作#
本次创作营的公共艺术作品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8月31日上午,2022-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举行了闭营仪式。本次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由四川省文联新文艺组织工作处、成都市文化馆、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宣传部指导,ISSA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清华大学四川校友共同主办,成都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园区艺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四川校友会·美术学院分会承办。
本次创作营的公共艺术作品
创作营以“和合之道”为主题,艺术家们利用废旧金属、木材等材料进行再创作,以公共艺术为载体,使“无用之物”能够“物尽其用”,体现“和合之道,即和自然、合艺术;仁和为人、契合守正”的理念。在今年的活动中,12位艺术家以艺术的智慧与创造的激情,依托当地文化特色,亲近自然,对话天地,表达人与自然、艺术之共生,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本次创作营的公共艺术作品
艺术家们在创作营中完成的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在位于寿安镇的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公园内,其中有不少优秀的国际艺术家的作品。来自俄罗斯的两位艺术家鲍威尔·菲艾特和马丁,分别用废旧金属等材料创作了《永恒的问号》和《Ornis鸟》,前者外形为一个巨大的问号,后者则以抽象的手法模拟了一只鸟的形状,给人们带来对工业文明、现代社会的思考。
本次创作营的公共艺术作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国际联合教学外聘导师、科特迪瓦艺术家夸思的作品,外观如同一株从土壤中长出的“钢铁植物”,观众可以分辨出以废旧金属构成的“胚芽”“根系”“叶片”等。在他看来,公共艺术作品不能太抽象,要思考如何做出有意思的东西,思考作品完成之后会发生什么,与公众产生互动和对话。夸思的作品不仅可供欣赏,还将“胚芽”设计成了座椅,“还没等安装完成,当地居民就开始‘抢位子’了。”
本次创作营的公共艺术作品
创作营海报
一些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则充满童趣。艺术家刘蓓打造的金属动物,位于公园内的一座水池边,由一只鳄鱼、两只鹅和一只隐藏在草丛中的狮子组成。“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一下就看到了那个圆柱形的金属件,正好可以做成鳄鱼的身子,后面就按照这个思路打造了一组动物形象。”刘蓓表示,希望这些稚拙可爱的动物,可以成为送给当地小朋友的礼物。
据悉,“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此前已相继在西班牙和中国顺利举办,并组建了位于西班牙皮苏埃尔加河畔的“巴塞那CCACO和合之道雕塑公园”和位于中国成都金马河畔的“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及艺术园区。2019年,首届“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与寿安结缘,在连续四届创作营活动中,成为成都“公园城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为寿安注入了国际元素和时尚活力,受到了各界的认可与赞赏。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际创作营艺术及学术总监许正龙表示,经过4年的探索和积累,创作营的作品更加成熟,与本土的关系也越发密切。一片杂草缠绕着乱石、还有几分荒芜与凌乱的土地,已成为整洁、开阔、富有浓郁艺术气息的国际艺术园区和国际艺术公园,未来还将有更多艺术空间开放。“跟当地老百姓交流,他们已经能说出一些门道。”在他看来,公共艺术应该与百姓发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好玩、有趣,让后者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四川日报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或独家授权发表,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四川日报或四川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址:让废旧材料物尽其用 12位中外艺术家用公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61139
相关内容
巧用资源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艺术何为?)将垃圾创作成艺术品,这位艺术家用“再生艺术”让乡村更美丽
废砖瓦、旧木材,变身艺术品
甬派app:废砖瓦、旧木材,变身艺术品
农村废弃物处理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助力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
城市公共艺术创作中生态雕塑材料应用.doc
建设美丽安居乡村 绿色低碳技术赋能
坚持党建引领 赋能乡村振兴——天水师范学院“五维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全面提速
特辑|从“废材”到艺术品,宝洁如何在大工业生产中创造美的价值
闲置资源变身“艺术品” 打造乡村特色“微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