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点亮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4-11-12 01:52

“6·18 年中购物狂欢节”在炎炎夏日中落下帷幕,从几家大型电商公布的数据来看,消费者付费方式呈现出明显变化,分期付款渐成主流。

 “分期”,这个消费信贷领域的专业金融用语,对于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消费主力的千禧一代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汇。特别是 90 后群体,已然成为分期消费的主力军。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大到经济体制,小到百姓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量入为出”到“提前消费”,当金融与消费结合,“买东西”这一发生频次极高的日常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时尚”。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金融机构则扮演了一位时尚造型师的角色,以其消费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迭代创新为百姓消费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为消费效率的提高、消费主体和品类的扩围,更重要的是,消费金融正在深度改变百姓的消费逻辑甚至生活方式,“消费自由”正在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消费金融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百姓消费逻辑发生嬗变

在现金消费年代,“攒钱”是发生消费必须的“前置程序”。在百姓的消费观念里,“欠债”“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被认为是不谨慎甚至不光彩的行为。然而,与“攒钱”相伴随的,则是不得不为之的“等待”与“延迟享受”。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取得史无前例的巨大进步,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343 元增长到 2018 年的 39251 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对百姓消费信贷能力和意愿产生了最直接的积极影响,加之我国养老、医疗、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使得百姓安全感相应提高,对预期收入越来越有信心,在储蓄倾向降低的同时,消费意愿增强。随之现金消费已无法满足百姓的日常需求。

1985 年 3 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推出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被收藏界尊称为“金珠海”,标志着银行消费金融业务正式翻开篇章。虽然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金珠海”的使用体验难以称得上便捷 :持卡人每次刷卡都要打电话给银行核实信息 ;使用前还需要提前存入备用金 ;透支的部分没有免息期,没有分期,更没有最低还款额。

但“金珠海”的意义不容小觑,它标志着信用消费模式正式进入百姓生活,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着百姓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逻辑。在“先攒钱再消费”向“先消费再还款”的嬗变过程中,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必再囿于现金持有量,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每一个小的进步,都在推动百姓在消费领域获得更多自由。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经济腾飞与信用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经过 30余年的发展,银行业以信用卡为突破口,快速切入消费金融领域,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分期业务量等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近日由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9)》披露,2018 年信用卡交易金额达 38.2 万亿元,其增速 24.9% 为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外,发卡量 9.7 亿张、活卡率 73.2%,人均持卡量 0.7 张,均处于历史高位。

消费信贷规模增速迅猛

回顾消费金融的发展历程,汽车金融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没处买,更买不起。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正式开办汽车消费信贷业务。1993 年,北方兵工汽车提出了分期付款购车模式 ;1995 年 8 月 1 日,建行深圳分行完成国内第一笔汽车按揭贷款业务。此后,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应汽车厂商的要求,开始在一定范围和规模内尝试开展汽车消费信贷。

毫无疑问,消费信贷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1999 年 3 月,央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把消费信贷业务作为新的增长点,并将住房、汽车等消费品贷款的首付比例由 30% 降至 20%。此后,仅仅用了10 年时间,我国的汽车产量在 2009年就超过 1000 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超过了美国。同年,我国汽车市场的信贷规模达 177 亿元。

“真是太方便了,简单几步操作,我的账户上就多了 30 万元。”近日,刚刚摇上小汽车牌照的北京市民李先生在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通过手机操作,短短几分钟便成功申请到一笔“中银 E 贷”个人网络消费贷款。

如今,距离央行发布《指导意见》允许所有中资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正好 20 年,银行消费信贷增长迅猛。最新数据显示,国有大型银行中,农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发展最快,余额由 2017 年的 1421.84 亿元增加到2018 年的 1662.85 亿元 ;中小银行中,光大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在 2018 年均突破千亿大关,光大银行达 1254.25 亿元;上海银行达 1574.76 亿元。

除了商业银行之外,汽车金融公司、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也是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近日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汽车金融在发挥稳定汽车市场发展作用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迅猛增长。截至 2018 年末,25 家汽车金融公司总资产达到人民币 8390亿元,同比增长 12.66% ;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仅 0.3% ;汽车金融渗透率继续提升,已达到 48%。

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

 一提到分期,消费者往往联想到大额消费,然而,今年的新变化是,众多小额商品也加入到了分期付款的行列,这让不少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百姓从被动接受服务走向深度参与,直呼“不那么心疼了”。

在一家购物网站,记者随机点开几款商品的支付界面发现,这些日常消费品大都支持分期付款。而除了电商自有平台,还有银行机构也参与其中。如使用中国银行信用卡支付可以享受满 15 元减 15 元的优惠,光大银行信用卡则支持首绑卡立减 16 元的优惠等等。

事实上,在兴起初期,消费金融主要服务于央行征信体系覆盖的高净值、高收入人群,并且,消费金融产品相对有限,以信用卡和汽车贷为主,审核手续比较严格。而如今,我们坐在家里动动手指,便可以享受到便捷、品类丰富的消费金融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除房贷车贷之外,近年来消费金融需求排名靠前的领域分别为 :家电、教育培训、旅游、家庭装修和非车交通工具,比重分别为26%、16.4%、10%、13.6% 和 7.8%。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消费主体从“高端”到“大众”、消费品类从“大额”到“小额”的变化,要归功于互联网科技与消费金融的深度融合。

来自花呗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3000 万的线上商家和线下门店支持分期付款,是去年的 4 倍之多。来自商家的信息反馈也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分期付款。“开通分期付款后,我店用户数增长了 64%,平均每 4 个用户就有 1 个选择分期付款。”荷兰羊奶品牌 kabrita 的天猫旗舰店负责人坦言。

值得关注的是,百姓消费品类和消费场景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消费者彰显个性的情感诉求正在逐步得到释放——无人机、机器人、智能产品等高科技商品成为消费者新宠 ;消费品类也由此前的满足物质需求开始更多向个人成长、自我提升等精神领域延伸。

居民日益增强的消费能力与意愿、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分期的支付方式逐渐由部分大商家走向众多中小商家,三方的合力正在推动我国消费金融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网址:消费金融点亮美好生活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3144

相关内容

消费金融:助力美好生活
金融服务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
兴业消费金融:聚集金融力量赋能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湖北消费金融公司:发挥金融力量 助力美好生活
金融护航新市民 点亮美好新生活
消费金融 理财
消费金融是什么?
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金融联播 美好生活
消费金融2023:温暖新市民 乐享新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