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有两个关键,是减碳,和碳吸收。减碳主要通过三个路径来实现:能源低碳化、材料低碳化、农业低碳化。而碳吸收涉及到植树造林和碳捕集技术。这两个关键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而居中协调这两个关键的核心是碳交易形成的碳市场,这个核心直接影响了社会财富的流动方向。
下面我们从衣、食、住、行、财,五个方面来盘一下碳中和对我们的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衣
上游来看,纺织工业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首先要面临的就是材料低碳化的问题。
举个例子,羊毛是羊毛衫的原料,但是羊在养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烷。那么养殖业未来就要进行改革,比如向养殖户征收碳税,加税后原材料必然涨价。那么就会倒逼行业升级,纺织类企业会越来越重视原材料的碳排放问题,虽然纺织业不是碳排放大户,但是在绿色供应链的问题上应该没有企业会甘于落在后头,因为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儿。
从下游相关行业来看,一件旧衣服如果我们不再穿了,废弃掉也会产额外的碳排放。所以旧服装的回收产业也会逐渐形成市场。
我们常见的快递行业的物流箱,就是在人们逐渐发现了巨大市场后,形成了严密而成体系的物流箱回收产业。今后的旧衣服循利用会成为生活中的常见情景。
食
上游来看,农业低碳化是整个碳中和过程中减碳最难的环节。
因为我们吃的粮食在种植的时候要使用化肥,我们吃的肉要使用饲料,我们种地需要农机,这些都是需要大量排碳的。尤其是牛肉,牛是反刍动物,生长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甲烷,而甲烷又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据测算,一头牛一年排放的温室气体比一辆车还多。如果向养殖户征收碳税的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2060年的牛肉能贵成什么样子。或许以后能吃得起牛肉的真的会变成少数。但这件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我们可以趁吃得起的时候多吃一点。
下游的相关行业来看,根据高瓴资本的报告,未来农业脱碳将会催生出的五大机会,分别是植物蛋白、基因编辑、水产养殖、垂直农业、精准农业。这五个方向目前已经产生了很多宽阔的创业赛道。
拿植物蛋白举例,每一百克的植物蛋白产生的碳排放只有牛肉的一百分之一。这说明什么?未来植物蛋白类的食品饮料市场是巨大的。我们生活中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此类商品。
住
从上游来看,建材,钢铁水泥都是碳排放的大户,这些领域的脱碳,需要实现材料低碳化和能源低碳化。
举个例子,盖房子需要钢材,中国的钢铁行业产能惊人,可生产方式比较原始, 90%以上的产能采用的是煤炭高炉,碳排放量非常高。而电炉炼钢的碳排放只是高炉的1/4,这还是因为大部分电力是靠烧煤提供的,如果将炼钢的能源全部转化为绿色电能,那么就能实现零排放。
从我们生活的角度来看,在可预测的将来我们的建筑结构和城市规划方式会发生变化。绿色城市,节能型建筑将成为未来基建的主流,冬暖夏凉式的结构会越来越多,建筑将更偏向于自然采光和自身的保温功能。
行
汽车产业发生巨变,并且将深刻影响交通运输以及新能源行业。
未来所有的燃油车将全部被新能源车所取代,但是新能源汽车不是一辆车那么简单,如果电动车用的电还是化石能源燃烧发电的话,那么对于地球而言,还不如直接开燃油车。因此整个产业链也将换一套规则和玩法。
美日欧在内燃机上刻苦钻研了一百多年,关键技术全都掌握在这些国家手里,而在电动汽车领域,大家同在一个起跑线,甚至中国还提前抢跑了,这就给了我们在汽车产业上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不仅仅体现在造车技术上,更是整个能源供给产业的巨大领先。
能源结构发生变革,由于我国清洁能源的布局早于西方,所以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都大大领先。大家要知道,能源转型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正常的替代顺序是: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
每一代能源更替都涉及大规模的设施改造,过渡时间通常要在半个世纪以上。如果中国也按照这个思路一步步进行,在实现可再生能源之前还要经历一次天然气升级,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转换成本也很高。2060年碳中和目标,就让中国必须实现能源的跨代升级,直接从石油跳到可再生能源。
所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将会完全打开,行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财
碳交易市场起到了重新分配财富的作用。
我们举例来说,比如说某个企业每年的碳排放配额为10,000吨,如果企业通过基础改造碳排放量减少为8,000吨,那多余的2,000吨就可以在碳市场上出售。而其他企业因为扩大生产的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配额不够用就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这些被出售的额度。
除了这些外还有些清洁能源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能帮助社会减少碳排放,国家就会给他们发一个自愿减排的凭证,有了这个凭证就能免费排放相应额度的碳。这也是可以进行交易的,但不能自己在私下买卖,交易也需要在碳交易市场完成。而未来几乎所有行业都要进入碳交易市场进行排放权交易。
当然除了直接参与财富分配,中国碳中和进程也会深度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耗也完全不匹配。东部沿海5.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40%的GDP,但这里可开发的能源只占全国的0.4%。中国绝大部分的风能在内蒙,绝大部分的水电在西南,绝大部分的太阳能在西北。前几年有个特别火的词儿叫“特高压”,这是咱们国家未来发展战略里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它”并驾齐驱的还有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等。特高压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把西部的清洁能源,高效、低损耗地输送到东部。
未来,西部地区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清洁能源将是西部大开发的一根杠杆,直接撬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最后:普通人如何投身碳中和行业?
这里分享三点简单易行的
第一点:加入相关行业。有预测未来10年碳中和的人才需求保守估计要100万人以上,国家人社部在2021年3月18号就发布了18个职业信息。大学报考专业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如果参加工作,可以向这些方向逐步转行。
第二点:投资资产。在股票市场参与拥有合证减排的优质企业,投资者可以与企业共同分享碳中和带来的红利,如果你实在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去辨别这种企业那么直接投资碳中和相关的基金,也是可行的。
第三点:申请碳汇的补贴。那什么叫碳汇补贴,碳汇补贴指的是一种交易,对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给予补贴,如果你家中有林地可以申请碳汇补贴,评估通过后呢,可以生成自愿减排凭证。拿到各大交易所去交易。
行业的变革,直接影响的就是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和收入结构。如果您目前已经工作,关注碳中和,将会让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正处在择业期,那么未来碳中和相关产业如日方升,进入其中必定有用武之地。如果您不了解,那么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
被时代抛弃的个人,或许是悲情英雄,却注定离群索居。
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我们要用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它、接纳它、学习它,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只有拥抱浪潮,才能立足于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