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举行
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综述
为深入探讨乡村振兴问题,全面研究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esign Science,缩写为ISDS)主办,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承办,《中国名城》杂志社、濂溪乡居(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2020年10月18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在江阴朝阳山庄召开;2020年12月22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艺术设计与创新”、“地域文化与乡村设计”分论坛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本次论坛不仅邀请国内外资深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先行者,更鼓励年轻的设计人参与分享。
1 平等与开放的东方设计论坛
“东方设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发起,邀请海内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学者,聚焦设计学科前沿理论,关注实际问题。论坛旨在汇聚思想,整合资源,规划未来,创建世界范围内具有学术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设计大平台。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东方设计论坛”迄今已在上海成功举办五届。前五届论坛主题分别围绕设计学科建设、东方设计哲学、一带一路与东方设计、地域振兴与整体设计、东西方设计比较展开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届论坛将聚焦“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美学出现了由“艺术哲学”向“生活美学”转型的趋势,生活美学将审美与生活重新连接起来,让审美生活化,让生活审美化,进一步提高了普通大众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情趣。对于生活美学来说,生活中的创新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诸如城市美学、景观美学、休闲美学等,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上都离不开创新设计,“美”的自身价值也有部分体现在创新。而从生活品质和生活美学的视角出发,思考什么才能代表美学,是思考“创新设计”话题的基点。生活美学和创新设计需要颉颃而行。
由于疫情防控,本届东方设计论坛分为三个分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2020年10月18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在江阴朝阳山庄召开;2020年12月22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艺术设计与创新”、“地域文化与乡村设计”分论坛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在线下举行的江阴分论坛上,与会者们深入探讨了中国发展乡村振兴设计的问题与困境、设计人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与担当,以及解决问题的行动与路径,达成共识:成立乡村设计行业协会、构建乡村设计教育体系、建立注册乡村设计师制度,并发表了《乡村设计定山宣言》。在线上直播的“艺术设计与创新”、“地域文化与乡村设计”分论坛上,演讲嘉宾们围绕论坛主题展开了讨论。东方设计论坛坚持平等、开放、免费的原则,投稿者可凭提交的论文参与自由交流。从助教到教授、本科生到博士后,均可不论资历、同台演讲。论坛录用的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并收录于《中国知网》。
2 从新乡村主义到乡村设计师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江阴分论坛于2020年10月18日在江苏省江阴市朝阳山庄举行,由中国乡村振兴服务联盟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周武忠教授主持,论坛主题为“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韶峰致欢迎词并介绍了江阴市社会经济和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徐州工程学院(设计学智库)、深圳技术大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碧桂园集团碧乡农业、南京万科田园乡村事业部、无锡市科技产业协会等单位的30余名代表出席。大家畅议乡村设计,共话乡村振兴。会后,与会人员共攀定山之巅,宣读《乡村振兴定山宣言》。
2020年10月18日,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生活美学与乡村振兴设计”分论坛在江阴朝阳山庄召开
著名美学和设计学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首先做了总领性讲话。他认为,从生活美学的角度看,美丽乡村建设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第一,生态环境的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生活环境的美。保留乡村的历史文脉,延续历史记忆。第三,居住空间的美。居住空间要有地方特色,百花齐放。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周武忠教授在会议上提出了《乡村设计定山宣言》。宣言首先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今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明确了设计从业者们的责任与担当,指出了明确的行动路径:成立乡村设计行业协会;构建乡村设计教育体系;建立注册乡村设计师制度。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张健健副院长提出“美丽乡村”的“美丽”是一个综合全面的概念,不仅是重视乡村的外部环境美,还要强调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内在美,是产业、文化、景观、村落的交融。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朱蓉教授认为,中国乡村聚落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乡村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地和农民聚集地,还兼具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功能。乡村振兴设计应当注重乡土地域特色,重视乡村社区参与,加强乡村教育培训,强调村镇协同发展。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李永昌副院长指出乡村风貌设计和规划必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专业化的工程,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设计专业技能,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中国乡村的发展现状有着深刻的认知,同时,能够深入乡村内部、了解乡土文化、找准乡村发展定位。
江苏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邰杰教授认为,为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设计,第一,可探索推进绿色食品生产行动计划,制定中国基本农产品生产目录。第二,可探索推进乡村商业化转型行动计划,对典型性样板乡村进行商业转型设计的“样板化操作”。第三,可探索推进乡村地产化转型行动计划。将资源等布局向乡村延展。
徐州工程学院的赵绍印教授认为,乡村振兴不仅是空间的规划,更要关注地域资源的商业开发。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者通过对地域性农产品,尤其是优质的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和市场的形象塑造,来实现增加农特产的附加值。运用恰当的材质,合身的造型,和谐的视觉元素和板式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村村有品牌。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孔繁强副教授指明,周老师发的定山宣言指出了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是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南。提出乡村振兴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应该还给村民?响应“村民自治”,让村民发挥主动性,自己掌握简单的设计工具从而改善生活?避免单向的由城市对乡村物质和情感的双重消费?
东南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所长郑德东博士提出了乡村振兴的“宏”与“微”。乡村振兴之“宏”:首先,城市冗余资源,存量空间盘活乡村。其次,以需求+模式创新拉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第三,从可持续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过渡。乡村振兴之“微”,首先要着眼于乡村服务业的现代化提升;其次,重视乡村语境对于受众的到达率;最后,在细节上实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的互促。
东华大学环境设计系周之澄讲师指出一方面,人们应该更多关注具备“乡村性”典型特征的基础产业与特色产业稳步前进,另一方面应该竭力避免集体建设用地、村集体经济等资源型资产的流失,这是完善乡村基本配套、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根本条件。乡村产业发展需要艺术与设计、规划与科学走进乡村,以更强的专业性、更好的针对性解决乡村振兴实际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后、建筑与城乡空间研究所所长马程博士提出改善农民生活可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促进就近城镇化。其次,在农村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把传统农民变成职业农民。最后,优化农村空间环境,自下而上的优化农村环境。打破城乡壁垒,尤其是人的壁垒才是振兴乡村的核心,村镇协同发展的模式或许是打破这层壁垒的关键钥匙。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蒋晖博士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对于中国农村现状并不了解,不能以综合性、整体化的思路和视角解决乡村问题,故时代亟需培养一批具有综合性视角和专业能力的人才,更好的建设乡村。另一方面,从课题研究角度看,中国的乡村问题应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乡土文化,构建符合中国乡村发展需要的设计理论。
碧桂园集团碧乡农业的杨洋博士介绍到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碧桂园集团致力于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地产、农业、机器人是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一定要形成主观能动、对一线各地特色产业方向有敏锐嗅觉!做到因地制宜,一定是针对不同地域特点形成亮点的,既要有宏观站位、又一定是科学、合理的!
无锡市科技产业创新协会理事长袁锦洋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他认为,乡村振兴可从政策扶持、策划规划、用地政策、平台搭建、宣传营销上入手,整合资源、将规划与运营结合、扩宽土地用途、构建共享模式、政府牵头大力宣传,全方位的对乡村振兴如今面临的困境进行突破。
中建设计集团江苏公司总经理李辉博士提出,乡村设计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技术体系仍不成熟。城市需要城市设计,乡村也需要乡村设计,更应当注重乡村整体设计。因此,我们应当呼吁通过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注册管理等多种手段,打破壁垒、打通联系,建立具备整体设计思维和能力的从业队伍,才能真正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华章认为实现乡村“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命题需要去思考:1)如何在乡村空间设计时兼顾社会不同层级人群的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经济振兴;2)如何在乡村空间设计时促进社会交往的多元整合,重塑乡村社会联系,实现组织振兴;3)如何在乡村空间设计时因地因时规划建设产业空间,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实现产业振兴;4)如何在乡村空间设计时对传统生活方式进行保护,保留那部分传统、积极的生存文化,实现文化振兴;5)如何在乡村空间设计时对可持续生计方式进行引导,塑造优美的村落环境,实现生态振兴。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徐媛媛博士认为,发展花卉旅游产业对于拥有花卉基础资源的乡村地区来说可以作为一个产业转型切入点。花文化通过创意的植入,建构以花卉为核心要素的全产业链,打造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花文化小镇。规划和运营相结合,从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方面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周予希提出,作为以乡村的“地理标志产品”为物质基础,以乡村地域文化为文化源泉的特色文化产业,“创意农业”是可以充分发挥乡村各自优势、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之一。并且,在“三生”(生产-生态-生活)和谐发展、“四风”(风土-风物-风俗-风景)顶层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不仅能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亦能保障国家乡村整形战略的开展和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成果。
3 艺术设计与创新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艺术设计与创新”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副主任、设计系副主任孔繁强副教授主持,113名代表参加分论坛;同济大学陈健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金成、以及硕士研究生李檬在报告《马勺脸谱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构建研究》中提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所具有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能够赋予马勺艺术作品浓厚的情感内容,使其在大众面前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让马勺脸谱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的博士生孟昕以《城市美学文化与公共空间中视觉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为题在大会做了报告。他在当代城市美学的构建主题发生重要的转折的时期重新审视城市与人之间的关系,指出“以人为本”的生活空间得到全方面的发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要点的分析,并且基于视觉艺术在信息传递中的优势,探寻未来录像艺术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文化建设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郭泽宇在《海南黎锦视觉元素在现代帽饰设计中的创新运用》的文章中对海南黎锦视觉元素的文化和艺术特征以及该地区旅游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进而对黎锦的图形、色彩等元素进行提取,并将其与现代帽饰设计相结合,并从工艺、功能和审美等方面对所选的两款帽饰进行了创新运用。对黎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以及应用转型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价值。
青岛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梁亚男和湖北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兴盛以《以宜家为代表的生活美学及设计应用》为题进行了报告演说,旨在探索生活中的美学需求、讨论生活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如何将创新设计应用于生活。意在在分析生活中美学需求的基础上,以宜家家居为案例通过探索其生活美学和设计方法,最后将创新设计更好的运用于现代的美学生活。并得出生活美学大体可以概括为三类感知美学、品味美学、情感美学的结论。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博士生陈帆就“基于社区的分布式教育模型研究”进行思考。基于经典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和现代社区微更新成果,建立一个基于社区的SBAC(School, Business, Academia, Community)分布式教育平台概念模型,其使命是以弹性的方式促进企业、学校和学术界之间的协作,并进行知识转换以扩大教育的影响力以及激活社区。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本研究还建立了优衣栈(Unihub)模块化概念系统,企业推广的同时,还将作为SBAC概念落地的物质基础以及验证其有效性。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孙逸可在题为《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为例浅谈符号在空间设计中的意义》的报告中指出,符号逐渐成为了建筑空间满足人类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对现代空间设计有着重大意义,符号不仅为建筑中的生活美学提供必要元素,也为现代空间设计的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文章以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为例,分析和论述其中的符号运用。
上海印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英国金斯顿大学现代设计策展硕士陈心悦以《科技馆中的空间》为题,讨论了由芦原义信提出的关于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理论想法,以科学博物馆为主要讨论对象,展开论述了博物馆空间内的尺度、质感、布局和层次表现。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新沂以及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旭分享了《汉绣元素与现代服饰的融合创新设计研究》。报告旨在研究汉绣元素精髓,探索其与现代服饰的融合共生,让带有东方汉绣元素的服饰设计,在中国创造和世界设计之间构架起良好的桥梁,找到传统与当代连接的意义,推动汉绣与现代服饰融合创新发展。
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传播与信息设计学院高级讲师陈璞在《高科技时代的低技设计》中提出,低技设计是一项基于本土哲学和本土基础设施的设计运动,旨在利用能产生可持续的、有弹性的、基于自然的技术来进行设计。低技术让我们重归自然,挖掘低排放甚至负排放的生产方式,创造与人们生活关系更为紧密的科技产品,并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这个问题做出反思。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艺术出版中心主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周晨发表了以《编辑设计对于图书品质塑造的重要性 ——以2019年度世界最美的书《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为例》为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出,编辑设计是书籍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手段之一。通过对于书稿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介入书籍体例结构的统筹调整,文本素材的优化,版面图文关系的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书籍视觉表现力以及阅读的体验感,使内容与形式互为融合,有效提升图书出版物的整体品质,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4 地域文化与乡村设计
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地域文化与乡村设计”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建筑与城乡空间研究所所长马程博士主持,91名代表参加分论坛;同济大学陈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陆邵明教授担任学术点评。
、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系主任、设计学科带头人江滨教授以《基于生态位现象的地域特色创新设计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报告指出,地域特色的“生态位”就是该地域自身具有的自然和人文的特殊优势,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化、地方特色及唯一性。事实上,生物学概念的“生态位”现象与地域特色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着本质关联性的,地域特色就是“生态位”现象在自然界的另一种表现。就设计而言,设计师应当找到专属的地域特色,即地域文化、地域气候和地域材料这些地域的生态位特征,再运用现代设计语言进行符合现代使用功能和现代审美特征的创新设计,这或许能给现代设计一些借鉴与启示。
芜湖六好儿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文旅产业高级策划师汪斌围绕《地域振兴背景下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与开发》一题,指出中国并不缺乏文化和创意,只是欠缺将这些文化和创意产业化、商品化以及服务化的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旅游业必须进一步改变经营和管理的思路,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特色,赋予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和保证该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吴琼分享了《地域文化下设计扶贫的思路探析——以山西后沟村为例》,设计扶贫是基于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安排之一,设计作为一种智慧参与扶贫工作,具有良好的服务潜力和发挥空间。目前,政府和社会各阶层正在大力推进的“设计扶贫”在思想和方法上都有普遍化的趋势。通过案例研究,探究在特定地域文化下设计扶贫的关键所在,即方法和特性的差异性。当“设计扶贫”落实到不同地域时,应了解“贫”的成因,“贫”在何处,并找到对症下药的理论和方法,明确设计在扶贫工作中的准确定位,使“设计扶贫”能够真正实现其功能。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陈坤杰在《基于地域文化的区域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研究》报告中提出,区域的振兴与发展是国家的战略性发展要求。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区域品牌形象的设计建构方法,旨在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性缔造区域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核,提升区域品牌的地域识别性和宣传传播力,从而能够彰显品牌形象特色与魅力,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品牌的经济效用,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最终服务于地域振兴。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经恩贤在《基于Kano模型的农村公共设施需求分析—以安徽长丰县陶楼镇为例》一文中提出,文章旨在对于农村的公共设施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生活在农村的人对于公共设施真正的需求。特以安徽省长丰县一乡镇为例,运用Kano模型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真正需求类型。研究表明,居民的年龄和使用时间段是影响农村公共设施被使用的主要因素,而居民需求类型则集中于基本型和期待型;居民更注重路灯、垃圾健身器材、路口警示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些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的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敏以《艺术乡建的中国范式实践——基于若干案例的比较研究》为题进行了分享。报告以我国艺术乡建作为本体,研究由不同角色主导介入的艺术乡建实践案例,对比分析其特点、优劣势及可改进方向,为我国艺术乡建提供经验和启示。根据主导者类型(艺术家、设计师、企业、政府、综合型)进行案例搜集与文献研究,从中抽取七个典型案例,采用个案综合分析和SWOT态势分析法进行案例对比分析研究。从发起方角色背景出发,对比分析各艺术乡建案例的实践范式及其特性(经济性、社会性、环境性、文化性、可持续性),为我国艺术乡建整体的发展总结经验和提供启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封万超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的媒介化路径刍议》,提出乡村振兴是一个时代课题,而作为五大振兴之一的乡村文化振兴,则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如何发挥其全体大用值得人们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历史、实践、政策三个层面的分析,来探讨乡村振兴语境下的“乡村文化”,认为文化于乡村振兴是精神动力、是生活方式、是创意动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创新的层面提出媒介化路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一条有实操意义和落地价值的拓展路线,并从在地性、在场性、在线性三个维度提供了初步的策略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羽清以《基于疫情防控的英国城市治理经验分析》为题,进行报告分享。报告指出,自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如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国本次抗疫中,在研究与借鉴英国历史上为控制疫情推出的城市治理先进经验基础上,通过城市规划空间、完善城市治理法规、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等有效措施来提升与完善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以增强城市应对疫情的多方面协调与服务管理等方面应有的能力,保障居民生命、生活、生产安全,为解决我国“城市病”打下良好基础。
周武忠教授在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上致辞(2020年12月22日,上海交大创新设计中心)
5 结语
东方设计论坛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六年来,无数思维在论坛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无数思考在论坛上得到了思维的共鸣。东方设计论坛记录着中外设计学学科发展的一枝一叶,也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了设计学学科发展今天已取得的成果,更是让东方的设计文化走向世界。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时刻,东方设计论坛仍顶着艰难险阻准时举行。疫情造成了人们物理距离上的远离,但挡不住人们追求真理、钻研学术的热情。据论坛组委会主席周武忠教授介绍,本次东方设计论坛旨在打破种种壁垒,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希望参与者不论年龄、资历,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声音,共同探讨东方设计的理论创新、探索各类设计实践问题,完善东方设计学的理论体系,继续推动设计学的学科发展。
随着人们对生活标准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已不局限于生理性和实用性,此时美学和设计则是引领人们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在生活中发掘生活美学、将美学与生活连接,是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创新设计则是生活美学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设计的力量,实现人们的多种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化的需求。
通过对乡村振兴发展问题的探讨,会议发表了《乡村设计定山宣言》。宣言号召各位设计界同仁在深入思考乡村振兴如何推进的同时,明确自身使命,通力协作,积极探索乡村设计的发展路径。其中,成立乡村设计行业协会、构建乡村设计教育体系、建立注册乡村设计师制度是有力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乡村振兴设计的问题、责任与路径,为中国乡村振兴设计贡献力量。
网址:生活美学与创新设计——2020第六届东方设计论坛举行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47725
相关内容
第十七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在东京举行家具设计月坛第六期:中国生活方式与家具设计—新浪家居
大赛 | 2019第三届中华设计奖“生活美学” 设计大赛(截止2019年12月31日)
环保+设计=爱生活
第十七届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成功举行
第八届丝绸之路女性创新设计大赛颁奖典礼举办
2024年第十四届“设计再造”绿色生活艺术创意展作品征集
设计创意学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高度国际专注设计引领潮流
关于举办2023首届“美生杯”家居收纳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