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物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2 12:18

通过阅读和讲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中感受文化魅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亲子生活艺术# #亲子文化体验#

  新华社南昌1月25日电 题:明代“空白期”青花瓷枕的重生

  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位于江西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有一面“网红墙”,展示了65件明代“空白期”青花瓷枕的修复件。这些瓷枕曾以碎片的形态深埋地下十余米数百年,又在文物修复师手中重获新生,成为研究“空白期”官窑瓷器的重要实物依据。

  史料记载,从明代永乐年间开始,官窑瓷器上便有落帝王年号款的传统。然而,十五世纪中期,即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时期,帝位更迭频繁,鲜见有明确纪年的陶瓷器物。由于不书年款,史料记载又语焉不详,这三朝的官窑瓷器面貌模糊不清,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学界曾一度以为,这一时期没有生产官窑瓷器。

  2014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景德镇珠山区御窑厂北麓保护工程中发现了厚度约为50至80厘米的“空白期”地层。“从该地层出土、清理出来的瓷片数以万计,除瓷枕之外还有其他器形,仅把这些属于瓷枕的异形残片分辨出来,我们都用了很长时间。”时任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的江建新告诉记者,这批瓷枕在拼对修复之前,必须经过全面的考古整理。

  此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运用“多级分类、系列复原”等修复方法,于2021年成功拼对修复出116件青花如意头形枕。同类型的瓷枕未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其他主要博物馆。

  完成初步拼对的部分瓷枕修复件。(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供图)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介绍,瓷枕产生于隋代,在唐朝流行,宋代达到极盛,明朝时瓷枕较为少见。古代瓷枕有三种功能:寝具、随葬明器、诊脉所用的脉枕。这批瓷枕属于实用器,用花卉纹装饰,符合女性审美,被宫廷妃嫔作为寝具使用的可能性较高。

  陶瓷修复师郝国江有幸见证了这批瓷枕的重生。“传世所未见意味着拼对修复工作没有可参照对象,瓷枕要修复成何种形态、何种纹饰都只能靠自己摸索。”郝国江说,他们对瓷枕残片再次细分时发现,有牡丹、芙蓉、卷草等10余种青花纹饰;在将枕底、枕面、枕墙一一归类后,才开始拼对修复工作。

  修复后的瓷枕器形一致,大小在长31.5厘米、宽23厘米、高12.3厘米左右。枕呈如意头形,中空、枕面微凹、平底。枕面边沿随枕形勾勒双线边饰,其内绘青花花卉纹饰,侧壁亦绘青花花卉纹饰。外底中间铜钱纹,以作排气用。

  修复后的瓷枕保留了接胎处的瑕疵信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供图)

  修复团队还发现,这批瓷枕的烧造工艺相对成熟,为模具制作,整体分为两部分,上下接胎烧造,分段成型。“但绝大多数修复件的上下接胎处均有瑕疵,推测在烧造时就发生了脱落,这也是这批瓷枕被砸碎、未能送入宫中的主要原因。”郝国江说,为了更好地呈现文物,修复团队在保留接胎处瑕疵的基础上将瓷枕上、下部分进行粘接复原。

  “在保护文物本体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展示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是御窑博物院秉持的文物修复理念。目前瓷枕墙展示的是修复后的完整件,未来我们还会进行分体展示,让人们直观地看到瓷枕的分段成型工艺、内壁的刷釉工艺、枕底部的铜钱纹气孔甚至接胎泥脱落的瑕疵信息。”翁彦俊说,这批瓷枕是首次发现的正统官窑瓷,对研究“空白期”官窑瓷器和制度有着重要价值,不但让中国陶瓷史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也照见了昔日的社会生活和人文文化。

网址:听文物讲故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539013

相关内容

听老物件讲过去的故事
讲个你没听过的故事,0+0=?
苏州:用创意设计讲好“礼物”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巧姑的故事,巧姑的故事全文?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生活小故事范文
《文字的故事》
课前演讲小故事集合12篇
讲述“她”的故事
生活故事作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