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历史小说让历史生动起来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历史故事#
□余如波
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经验交流推介会近日在河北曲阳举行,并揭晓十大“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其中最吸引笔者眼球的,不仅有“四川三苏祠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还有“上海四行仓库修缮工程”。
上海四行仓库,是所有获奖项目中唯一修建于20世纪的近现代历史建筑。其在修缮维护的过程中,更是秉持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据悉,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间,改建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某企业创办的“商业互联网及创客中心”也将设置于此,可谓将历史记忆与现实价值融为一体。
很长时间以来,近现代建筑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不少地方往往对其稍加维修,挂块“文保单位”之类的牌子便铁锁当关、束之高阁。这可以理解为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然而也忽视了建筑本身的后续开发利用潜力。如果说古代建筑的修缮侧重“延年益寿”,那么近现代建筑的修缮除了展示历史原貌外,不妨在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
5年前,笔者第一次到武汉江汉路,发现鳞次栉比的商铺顶上,往往挂着诸如“某某旧址”之类的标牌。后来才知道,江汉路不仅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还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这些商铺所处的建筑,往往已有几十上百年历史,却依然在21世纪的今天贡献力量,活生生地展示着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风采。
成都也有类似的案例,典型代表例如崇德里,以及远洋太古里广东会馆、欣庐等历史建筑的维修利用。2014年颁布的《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明确规定,“在符合保护方案的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历史建筑。鼓励有条件的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商业设施等向社会开放”,为成都历史建筑“重生”提供了制度保障。
的确,对于不少历史建筑而言,“合理利用”其实才是最好的保护,这不仅意味着前期的修缮,也保证了后续的维护。笔者认为,各地不妨摸排掌握历史建筑利用情况,对于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闲置建筑,可以制定合理的“活化”方案,引入多种资本、多种业态共同参与,让它们传承地方历史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生活。
网址:合理利用让历史建筑“活”起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38165
相关内容
保护与再利用,让历史建筑焕活归来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历史建筑结构改造与再利用技术
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纵横)
历史环境中的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新埭让文物“活”起来重焕历史文化魅力
Alamo Reality用AR还原古建筑,重现历史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
焕发文物活力 添彩美好生活 南岸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改造保护性非历史保护性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