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敏:艺术治疗成长团体的理论与实务

发布时间:2025-01-12 01:42

艺术治疗工作坊:参与艺术治疗,促进个人成长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健康生活艺术# #个人成长艺术#

摘 要 艺术治疗是治疗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使个案透过艺术媒材,在创作活动中抒发、了解、探索自己的内在情绪、想法、冲突和困扰,提供了一个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而透过当事人对其作品的联想与诠释得以抒发情绪、自我成长。艺术治疗适用於各种团体与一般个人,其实务工作之进行依照对象之不同各有其结构与阶段,而艺术媒材亦有其不同的特质与效果。 在本校实施之经验中,艺术治疗成长团体提供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在不同的主题下对自我有更深入的探索,尤其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生涯定向等方面有正向效果。 关键字: 艺术治疗、成长团体 目录: 一、  楔 二、  理论基础 三、  艺术治疗成长团体之实施~以本校经验为例 四、  参考资料 一、楔 在追求自我心灵成长的过程与经验中,无论是透过冥想、催眠、呼吸、身体工作等方式,其中所产生的心像往往带给我震撼性的洞察与顿悟,随之而来的高峰经验亦赋活了我的生命。透过与内在心像的联结,对自我内在的整合不但有迅速的效果,且远远超越了一般谈话式晤谈所能到达的深度。在学校的辅导实务工作中,因16~18岁高中女生其语言、抽象思考能力发展已臻完善,因此我尝试采用了Eugene T. G的focusing技术,期待透过心像增加当事人的觉察以及让谘商者迅速了解当事人的内在建构。实施後发现: (一)对於暂时性情绪困扰的个案能立即有效地协助其发泄情绪并获得顿悟,但对长期性的情绪困扰或紧张、固执、非理性信念极强的学生个案常因其内在有意无意的抗拒而难以维持效果。 (二)在晤谈过程中,当事人与谘商者彼此难以直接以心像做沟通,两者皆必须使用语言做为桥梁。而当事人的心像在透过语言陈述时,其内容已失真不少,除非谘商者觉察、敏感度极高,否则仅凭当事人语言中捕捉到的心像工作并非易事。 (三)心像不但抽象且具流动性,犹如电影般由一个一个的定格影像所组成,若未即时以文字叙述纪录下来,日後难以完整地回顾其内在历程。 艺术治疗在协助921地震灾区民众心理重建上功不可没,我也开始认识了艺术治疗的方式、见识了其力量,艺术治疗透过艺术媒材的使用将知觉性的心像带入具体的视觉层面,大大了改善仅能透过语言呈现心像的限制与晤谈效果。 二、理论基础 (一)艺术治疗(Art Therapies)的定义 艺术治疗又称为艺术心理治疗(Arts Psychotherapies)、表现性或创造性治疗(Expressive or Creative Therapies),为结合心理治疗与表现性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诗词、视觉艺术……等)两大领域的心理卫生专业。(陆雅青,民89)。在一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治疗师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巧,透过艺术创作的活动协助个案抒发、了解、探索自己的内在情绪、想法、冲突和困扰,进而有效的帮助个案解决内在问题,适应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二)艺术治疗主要取向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ATA)认为在艺术治疗领域中有两个主要的取向: 1 艺术创作即是治疗(Art as Therapy),而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并有助於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 2 艺术心理治疗(Art Psychotherapy):若把艺术应用於心理治疗中,则其中所产生的作品与作品的联想,对於个人维持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治疗师提供自我表现、自我沟通及自我成长的机会,艺术治疗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後的产品。在艺术治疗中,治疗的过程、方式、内容和联想变得十分重要,因为每一部份都反映出个人的人格发展、人格特质和潜意识。」(Wadeson,1980) (三)艺术治疗的发展简史   19世纪末 艺术界 维也纳开始反传统绘画运动 心理界 心理分析学派出现 20 以儿童为中心的艺术教育活动 儿童心理分析学派出现 1930s 自由艺术表现风 儿童早期经验研究开始 创作过程是梦与自由联想的结合 1950s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後伤兵复健治疗中发现,透过绘画个案可以呈现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感与冲突,达到心理复健与治疗的功能。 1958 Nanmburg 最早定义艺术治疗:”Art making process is the bridge between unconsciousness and consciousness : art can project inner world to visual reality.” 1940-1970 艺术治疗主要应用於精神科病患,认为art=healing。 1980s 开始运用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於治疗过程中,著重过程、治疗关系、作品的分析,而後根据治疗师所采用的不同哲学观点,如:存在主义治疗、理情治疗、完形治疗、当事人中心治疗、沟通分析治疗、身体工作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等哲学观,而各有其理论模式与方法,并开始运用於各种不同於精神病患的治疗对象。 (四)艺术治疗的目的 1透过艺术创作的过程,获得身心缓和的空间,减低其情绪与情感上的冲突、困扰,以升华个人的情感,并提升当事人的洞察力。 2艺术是非语言的沟通媒介,透过当事人对其作品的联想与诠释,来抒发他的内在情绪,以提供当事人自我表现、自我成长的机会。(Gdwards,1976;Irwin,1984;Stewart,1984;侯祯塘,民76;陆雅青,民82;赖念华,民83;范琼芳,民84) (五)艺术治疗的特色 1绘画比语言具有更多的内在意象,比语言来得丰富。 2自发性的创作是个案心理潜意识的一种投射,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或宣泄,对当事人来说是比较不具威胁性的媒体,而且是一种视觉的实体,当事人或许於创作当时并不自觉自己所传递的讯息,但藉由作品的回馈和治疗师的同理或分析、解释,当事人可进而了解、统整自己的情感及意念。 3艺术的表达具有时空整合性。当事人能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关连到过去事件、现在,甚至投射到未来。(陆雅青,民89) 4由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当事人能直接经验到能量的改变,创造的潜能得以释放。(侯祯塘,民76;黄月霞,民79;陆雅青,民88) 5当艺术治疗团体中的团员在陈述其作品时和团体分享时,常能唤起或刺激旁观成员的情绪反应,加强其他成员积极参与活动的动机,增进团体的互动与凝聚力。(陆雅青,民89) (六)艺术治疗的对象 艺术治疗适用於各种团体的成员与个人,(Dally,1984;Rhyne,1973;Wadeson,1980,1987;侯祯塘,民76;赖念华,民83;陆雅青,民89)不一定需具有绘画天分与基础的人。 (七)艺术创作作品之诠释 1在从事艺术治疗实务工作时,是否该诠释当事人的作品,可视治疗师个人的治疗理念、所治疗的对象,以及治疗的时机和历程等因素来决定。大体而言,当事人被公认是最有资格解释自己创作的人(但并非所有的当事人都有此口语表达的能力)。(陆雅青,民89) 2无论是经验多么丰富的艺术治疗师,都不应去「解释」任何当事人的作品,除非是在一个信任、开放且安全的治疗关系中才可做。(Dally,1984;Wadeson,1980,1987;陆雅青,民89) 3精神分析取向之治疗师主张诠释当事人的创作。他们认为创作的历程对他们而言,并不如成品来得重要,然,他们必须受过严谨的精神分析训练,并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才能了解作品中的象徵符号。(Levick,1983;Levick Safran & Levick,1990;Liebmann,1986;陆雅青,民89 ) (八)艺术治疗中的治疗关系 艺术创作是心理治疗的一个过程(Liebmann,1990;Lewis,1990;陆雅青,民89)当事人与治疗师之间多了一个关系,即是创作的作品与创作的历程。以下为治疗的三角关系:      治疗师 当事人 艺术创作的历程与作品 (九)艺术治疗中的伦理 1美国艺术治疗协会在其伦理法规中明确规定治疗师、当事人及艺术作品的关系。艺术治疗师需以审慎态度来处理当事人的艺术创作,不只是在过程中的拍照、录影记录均需获得当事人的书面同意,且在治疗关系结束後,需将原件全数送还当事人。 2治疗师不宜随意诠释当事人的作品,尤其不能提供绝对肯定的解释,或对当事人的解说给予过度的建议与指导。只能以试探的语气协助当事人探索自我,及发现其个人的内在潜能。(Chapin,1980;陆雅青,民89) (十)艺术治疗的进行方式 1 Dally(1984)以为艺术治疗实务工作之进行,大致可分为两阶段:创作活动、分享 讨论。 2 Nucho(1987)认为团体进行可分四阶段,及暖身、创作、讨论分享和结束。而四阶段在时间的分配上依治疗对象年龄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 Liebmann(1986)以结构与非结构式在一条数线上来看团体进行的方式,大约有几乎是结构式、经常是结构式、经常是非结构式、几乎是非结构式等,但其彼此之间是有弹性的,并非截然划分的。 (十一)艺术治疗中媒材的使用 艺术治疗中,不同的媒材有其不同的特质与效果,治疗师在过程中有时会依照当事人的特性与治疗目的而给予不同的媒材。媒材的层次架构为: 1复杂度:艺术治疗活动中,操作的程序或步骤低於三者为低复杂度,反之则为高复杂度。 2结构性:艺术治疗活动中,有关行为的限制、规则或指导的次数。 3媒材本质:媒材本身之结构为流质或硬质。 二、艺术治疗成长团体之实施~以本校经验为例 (一)活动名称:「心、画布、调色盘」艺术成长团体 (二)活动目标:提供学生自我探索之机会、增进学生之自我了解,协助学生情绪觉察与宣泄,以促进心理健康,落实生活、学习及生涯辅导。 (三)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4:20~6:20,共计十周,每次2小时。 (四)活动地点:本校团辅室 (五)对象:本校高一、二对自我成长有兴趣的同学共6位,不需任何绘画基础。 (六)报名方式:采自由报名或由老师推荐。 (七)我的理念取向: 1主要采用Art Psychotherapy的方式,透过成员对作品的陈述与我对作品的观察,以谘商方式帮助成员作进一步自我觉察、统整内在意念与情绪,澄清问题与内在冲突,协助其心理成长、终而成为自己的主人。但有些成员并不擅长用语言分享作品与内在世界,我会以Art as Therapy的理念来协助该成员。 2在心理治疗学派中,目前常采用的是当事人中心、存在主义与完形学派。 3对作品的解读取向多为心理分析治疗学派,而在这部分仍须有更多的学习。 (八)团体的结构:经常是结构式,偶尔视成员情形决定适合的主题。 (九)团体课程中的伦理与规范: 1团体规范:除保密原则之外,亦需告知成员对待他人作品的正确态度(不分析批评、不刺探隐私)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在过程中询问他人有关正在创作的东西、不立即分析评断、在不打扰他人创作的情形下欣赏他人作品)。 2作品授权书:每位团体成员在自由意愿下签署以下之作品授权书 【心、画布、调色盘】艺术成长团体作品授权书 我,__________同意在此团体的过程中接受摄影,且我的艺术作品将提供张怡敏老师作为艺术成长团体的研究参考。张怡敏老师为景美女高辅导老师。 我了解我的艺术作品与照片,若要透过言词或出版公开作为进一步开拓艺术治疗的领域时,我的身分将被保密,而我的作品与照片仅供艺术治疗方面研究、讨论之用。 (十)活动课程设计: 次数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器材 备注 一 澄清团体目标、团体形成、凝聚团体向心力、熟悉媒材 相见欢20’ 涂鸦创作40’ 家庭图40’ 讨论与分享20’ 全开书面纸两张、蜡笔一盒 二 促进团体动力、加深自我认识、增进自我概念,学习在团体中分享。 Check-in 15’ 作品同意书5’ 自由拼贴:「我」50’ 讨论与分享50’ 音乐CD、杂志、报纸、胶水、剪刀、刀片、全开书面纸、色纸 三 探索身体与心灵 Check-in 10’ BODY MAP 70’ 讨论与分享40’ 音乐CD、全开书面纸、广告颜料、水彩笔、调色盘 四 觉察内在自我的不同面貌,探索各种不同面向的自己。 Check-in 10’ 我的俄罗斯娃娃60’ 讨论与分享50’ 音乐CD、黏土、色纸 五 正视内在追求与渴望的爱。 Check-in10’ 爱70’ 讨论与分享40’ 音乐CD、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本次课程之设计是由於成员对「爱情」特别有兴趣,经团体共同讨论後决定的主题。 六 探索情绪、表达情绪,并学习如何与情绪和平相处、培养基础同理心 Check-in10’ 情绪你我他70’ 讨论与分享40’ 音乐CD、黏土、色纸 七 觉察并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成长与启示 Check-in 10’ 放映「圆之旅(二)」20’ 圆的联想60’ 讨论与分享30’ 音乐CD、幻灯片、色纸、浆糊、全开书面纸、粉彩 本次课程针对成员对人际关系主题之兴趣而设计。 八 正视心中的焦虑与恐惧,移开生命中的绊脚石,化阻力为助力。 Check-in10’ 我最讨厌的……50’ 负面事物的正面意义20’ 讨论与分享40’ 音乐CD 全开图画纸、水彩笔、综合媒材 九 回应在团体中的学习与改变、成员彼此间做深入回馈 Check-in10’ 集体创作--曼陀罗(团体中的我)100’ 讨论与分享30’ 音乐CD’、广告颜料、水彩笔、全开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十 统整全部课程及学习经验,将所学内化并应用於日常生活中、团体结束 Check-in 10’ 色彩魔法画展60’ 生命中的感谢与对不起30’ 珍重再见20’ 音乐CD、回馈表 (十一)媒材之使用: 1在课程中,所选用的媒材与其考量如下: 媒材 著重点 广告原料、粉彩、粉蜡笔 材料属於流动性高的媒材,可以协助心灵意像的捕捉并呈现情绪的流动本质。 黏土 黏土可以直接与成员的手做接触,让情绪与能量直接表现在作品上。黏土的柔软与可塑性,可以承受较多种类、强度不同的情绪。 色纸 色纸除了本身的颜色可作为黏土作品的衬底之用外,其本身可以撕、贴、做立体造型呈现,尤其在撕的动作上可以满足较强烈的情绪发泄。 2媒材的使用上,可以鼓励成员突破固定使用方法的限制,直接用肢体接触媒材,例如用手直接沾颜料作涂抹等,可以将情绪与作品作更亲密、直接的接触与表达。 (十二)活动流程: 1团辅室环境布置:每次上课前需将团辅室环境作整理,确定成员有足够且舒适的空间可活动,包括场地内的杂物清理、灯光、窗户、在门上贴上「上课中,请勿打扰」的告示、备妥音乐片与cd player。 2准备材料:视本次课程内容所需之媒材、纸张,预先放置足够数量。为保持环境整洁,需准备抹布、旧报纸、卫生纸等。 3气氛营造:於课程开始前五分钟开始播放音乐,让先来的同学可以放松身心。 4 check-in:主要目的为凝聚团体。利用约十分钟时间让成员聊聊近况与对上次团体的再回馈,一方面了解成员的准备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引到成员进入今天的主题。(在团体初期时,可再提醒成员团体规范) 5主题活动:即创作活动之进行,进行时间可视成员进行之速度弹性调整,但尽量保留30~60分钟做讨论与分享。过程中,成员可以只是完全投入在创作活动中,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与自己的创作情形下进行简单的闲聊与对话。 6讨论与分享:在进行讨论与分享前,请成员将场地做简单的整理与复原,以清出一适合进行讨论的空间。一开始以自愿方式请一位成员将作品呈现给团体,给一点点时间给团体欣赏其作品,接著开始分享这次的创作过程、内容与对自己的发现,之後,其他成员可以询问有关此作品的疑问,作品的作者可以选择回答与否。团体领导者也适时适当地以问句协助该作品作者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团体中若有成员不愿意分享是可以被允许的,但团体课程後可再私下了解该成员的状况。 7 ending:当所有成员都分享完之後,团体领导者与成员可针对本次课程做统整与回馈,并鼓励成员将心得做一记录(例:写在日记上)。最後,所有成员一同将团辅室整理复原。 8作品处理:秉持艺术治疗的伦理,作品为当事人所有。本次课程设计於最後一周开画展呈现团体成员所有的作品,团体成员於每次团体结束後可选择由团体领导者保管或自行带回保管。成员的作品在同意下拍照存档,其间所拍摄之照片由成员与领导者所拥有。 (十三)实施心得与建议: 1由於团体课程有不同的主题,可协助成员对做多向度的自我探索。 2藉由艺术媒材可协助成员安全尽兴地发泄情绪。 3成员透过团体互动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觉察与学习。 4成员对课程的回馈都提到「参加课程後,情绪变的平稳、不易因小事而起伏,间接帮助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且对自己的生涯有更清楚的方向,不再容易感到迷惑。」 5建议使用的好问句:通常在成员分享完自己的作品後,团体领导者可使用下列问句协助成员进一步自我探索。 *「请你跳出来看一看:假设你今天是第一次看到个作品,你觉得这个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假设你的作品会说话,你觉得他会说什么?或想跟你说什么?」 *「你觉得你的作品想透露给你的讯息是什么?」 *「是否可以请你将你的作品与你的生活作联结?说说看你的发现或启示。」 6此团体在过程中让成员运用了人际、自省、艺术、肢体、语言、音乐……等多项能力的表达,亦落实了多元智慧的精神,提供学生一个与一般传统课室或著重语言表达不同的学习与体验环境。 四、参考资料 1陆雅青(民89):艺术治疗团体实务研究。五南出版社。 2 Tessa Dally等著,陈鸣译(民84):艺术治疗的理论与实务。远流出版社。 3 Susanne.F.Fincher著,游琬娟译(民87)曼陀罗的创造天地。生命潜能出版社。 4 Pat B. Allen著,江孟蓉译(民87):彩绘心灵。生命潜能出版社。 5 Michell Cassou and Stewart Cubley著,李台芳译(民85):灵彩之旅。远流出版社。 6 Lucia Capacchion著,黄治苹译(民87):童心创意72变。生命潜能出版社。 7 Heidi Daduson, Charles Schaefer著,陈志鹏译(民89):游戏治疗 101。张老师文化。

网址:张怡敏:艺术治疗成长团体的理论与实务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94346

相关内容

积极艺术治疗:理论与实践
艺术疗法论文文献
艺术治疗原理与方法以及艺术治疗的相关机制
运用艺术疗法的高校减压团体心理辅导实践与探讨
心理学视角下的艺术治疗
表达性团体艺术治疗对情绪困扰儿童的干预研究
张怡宁个人资料与生活成长
#心理治疗##艺术疗...
疗愈,艺术能做到吗?“全球艺术治疗的教育体系”大会圆满举办
残障人士艺术疗愈的探索与实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