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心动论》

发布时间:2025-01-16 15:25

人际沟通:提高沟通技巧,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心理辅导工具#

“生活有点累,压力真的大”,是现代人常有的口头禅。如何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其实,有效的自我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第二节 自我善沟通,人生真轻松

“生活有点累,压力真的大”,是现代人常有的口头禅。如何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对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其实,有效的自我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

一、压力是柄“双刃剑”

压力在物理学的意义上为两个物体接触表面的作用力。而我们讲的是一种心理压力(也称精神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能力不平衡,并通过心理和生理的反应而表现出来。

“压力过大”,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抱怨的一句话了。现代生活就像一只高压锅,身处其中的都常能感到其压力。据研究,现在人们面临的压力是20年前的5倍。为此,有90%的人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难怪有人抱怨并出现了情绪问题。人们都希望能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快乐地生活与工作。

但是,没有压力可能吗?没有压力真是好事吗?没有压力不可能,也不是好事情。

完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我们假定有没有压力情形,那一定比有巨大心理压力的情景更可怕。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它的名字叫作空虚。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描述过这种空虚感:那是一种比死亡更没有生气的状况,一种活着却感觉不到自己在活着的巨大悲哀。为了消除空虚感,人们常寻找一些压力和刺激(与人竞争、极限运动等)。

离开了压力和刺激是会出问题的。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加拿大蒙特尔海勃实验室所进行的感觉剥夺实验,以及美国心理学者的感觉剥夺试验,都说明个人在被剥夺感觉后,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在紧张状态下才出现的有益的创新活动。这种紧张状况,需要刺激与压力;否则,人的创新、激情、活力都将消失。生活中,必须有适当的刺激与压力,才可能让个体更好发展,才可能使其去竞争、去创新。对有些人来说,刺激与压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因此,压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积极压力与消极压力之分,而这取决于个体反应(即承受能力)。适当的压力,会对个体带来三个方面积极效应:一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压力常来源于环境的变化,如具有承受力便有较好的适应力。二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每承受一次压力,对个体都是一次提高。三是能有效地完成更具挑战的工作,提高绩效和实现自我。所以,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也不是好事情。适当的压力是必需的。

但是压力过高是有危害的,而且是严重的危害。压力过大就是个体在工作、生活乃至持续发展过程中承受的压力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超负荷的运转状态。

或是生计影响,或是情感失意,或是职场竞争,等等,使我们感到生活如意之事太少,而日复一日的体力和心理的付出,消耗着自己的热情、耐心和工作动力,出现焦躁、抑郁等心理障碍。严重时就会出现心理衰竭。其表现为情绪衰竭:虚弱、紧张、麻木、无热情;自我丧失:对人对己不关心、疏远、冷淡;个人能力下降:无助、表现差、老出差错。

同时,压力过大还增加了人们得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甚至心脏病、骨质疏松等的概率。最严重的就是过激行为、猝死甚至自杀,在这方面,职场人士尤为突出。据医学资料统计,大约75%的员工的身心疾病都与压力有关。据统计,因员工压力过大造成的员工经常性的旷工、心不在焉、创造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生产力损失,仅在美国每年就超过1500亿美元。

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天才,人类失去了一位了不起的成员——史蒂夫·乔布斯。我们在为年仅56岁的英才扼腕叹息的同时,心中也鸣起了警钟:为何那么多的知名企业家英年早逝?

据统计,在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个月里,知名上市企业中就出现了19名总经理/董事长级别的高管离世。许多不错的企业家,属于业界的佼佼者。他们功成名就,正值壮年。在外界看来,似乎没什么可抱怨的。但事实上,他们中的不少人却常常感叹: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自由。事业所带来的极大压力,他们之中很多人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或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压力也异常巨大。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调查显示,90%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较大”,幸福感下降。

如果认为企业家心理压力大,一般员工就好些,那就错了。大家熟知的富士康“跳楼门”中,仅2010年中的半年,就有13名员工跳楼自杀。

因此可见,压力是把“双刃剑”,适度压力可以让个体爆发出无限潜能,为组织创造最大的财富;压力过大,会导致员工焦虑、满意度下降,进而降低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严重者会给个人和组织都带来毁灭性打击。

二、压力源及压力的自我察觉

人生的压力无好坏之分,只有积极和消极的区别。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怎样才能趋利避害呢?关键是有效的管理。

压力的管理,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找准压力源和压力的自我察觉。

(一)找准压力源

只有找准了压力源,才知道自身的压力在哪里,我们为什么心烦。

压力源的寻找可以借助外人的咨询和分析。但是“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才知道”,作为一种心理压力,只有我们通过自我考问、自我定位等自我沟通,才知道我们心烦意乱的原因。

概括起来,人的压力不外来自外界影响和内心冲突。

外界对个体影响而产生的压力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生活环境变化和职场相关因素。

在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件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大的如地震、战争、水灾、火灾等,小的如考学就业、喜庆与疾病等,都可能对我们心理有所冲击,带来压力。心理学家格拉斯通总结出了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压力感受的9种类型的生活变化:

一是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

二是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

三是生病或身体不适等。

四是怀孕生子,初为人父、母。

五是更换工作或失业。

六是进入青春期。

七是进入更年期。

八是亲友死亡。

九是步入老年。

此外,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也能造成心理压力。

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生活事件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压力而编制了生活事件量表,从高到低描述了会引起心理压力的生活事件。每一事件都对应一定的分值,当一年之内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分值累加起来,就可以预见自己近期发病的可能性。比如,累计得分在150~199之间,今后几个月内发病的概率是37%;200~299之间,那么一年内发病的可能性为51%;若是累计超过了300分,其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到79%。

上述事件对心理影响的排位是否科学,还需进一步讨论,但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对个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则是毋庸置疑的。

外界影响方面,还有个重要的压力源就是职场压力。职场对人的心理压力常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来源于工作本身。包括个人的能力、个性与工作要求是否匹配,如高能低职、低能高职及从事与个性不相合的工作都可能给心理带来压力。另外,工作角色冲突(一人多个角色,多位领导)、工作超负荷运转等,都可能对个体心理带来压力。

二是来源于职业发展前景。包括工作保障是否落实、职位是否晋升、薪酬水平是否提高、职业生涯是否明确等。

三是来源于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与客户的关系等。

四是来源于工作环境。包括企业文化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和谐,工作环境如光线、温度、噪音、空间等是否让人压抑烦躁等。

内心冲突对个体造成心理压力是压力源的重要内容,其表现有:

一是挫折感。当个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人际沟通受到阻碍,安全感、成就感丧失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即为挫折感。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受挫阈限直接相关,不同的个体对同等挫折的感受明显不同。挫折感产生后,会出现消极的情绪,感到心灰意冷、悲观、忧郁,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是选择冲突。人的内部矛盾和冲突,常表现在必须有所选择,一种是两个对象都是自己所喜爱,但“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必须选其一弃一,这时常有难舍难分的感受;另一种是两个结果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但必须二取其一,虽然能“两恶相衡取其轻”,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对个体带来心理冲突和压力。

三是不合理的观念。人的观念常常影响着自己的心境,而心境又影响着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看法和反应。因此,我们常常受着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如我们过分地注重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希望把事情做得十全十美而获得别人的好评等。但事实上,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把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分完美,也不可能获得每个人的肯定和好评。由于观念的不合理,常导致我们内心的冲突,并产生不应有的心理压力。

(二)压力的自我察觉及预警

个体的压力阈限的差异,决定了压力承受能力的大小。如压力到了个体难以承受时,需及时察觉并减压,否则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后果。这就需要增强个体压力的自我察觉能力。一般来说,在压力过大时,个体常可以察觉到四个方面的预警信号,即生理、情绪、精神和行为。

生理信号:头痛的频率和程度不断加深;皮肤干燥,刺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消化不良或溃痛扩散;心悸和胸部疼痛;肌肉紧张,尤其是头脑、颈部、肩部、背部。

情绪信号:消沉和经常性的忧愁;烦躁或喜怒无常;丧失信心和自负自大;精力枯竭,缺乏积极性;疏远感增加,对人对事没兴趣。

精神信号:注意力不集中,常有恍惚感;优柔寡断,缺乏信心;记忆力明显下降;判断力明显削弱,并造成过错;持续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

行为信号:睡眠变差,失眠或睡眠质量差;吸烟、饮酒的量明显加大以求放松;人际交往明显减少,感到自己无法应对;很难自我放松,坐立不安。

如果上述信号在一段时间有所增多,你就可以考虑自己是否因压力过大而难以承受,并出现亚健康问题了。

亚健康是针对健康新概念而言的。旧的健康标准就是没有症状,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找不到身体有病的证据。而新健康概念则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良好。

所以,健康除没疾病外,还应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康、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我们多数人都在第一、二阶段,所以做到健康心理的自我维护和自我调适就非常重要。而做好自我维护及自我调适,自我沟通就必不可少了。

三、加强压力管控,重在自我沟通

压力是柄“双刃剑”。没有压力不可能,而且会成为很大的压力;压力过大又有危害,而且是很大的危害。那么,怎样才能对压力趋利避害呢?关键是有效的管控。从下图(图11-5)可以看到,压力大小与个体身心健康及工作绩效的关系。

对压力的管控,除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机构、组织)力量外,更需要强化自我的内部管控,因为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内部管控中,主客体间的自我沟通,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强化对压力的自我管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性认识,控制情绪

一是应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压力本身没有好坏,只有大小和有效的管理的问题。处理好了,压力不仅没消极作用,而且还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善于辩证地看问题,适当进行认知重构。由于角度不同、位置有异,对同一个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换个角度,挪个位置,其看法和观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要善于加强情绪管理。情绪作为一种丰富而常见的情感体验,不仅制约着人际沟通状况,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做了个试验,将玻璃管插在零摄氏度冰和水的混合容器里,收集人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结果发现,悲痛时呼出的气冷凝成水后有白色沉淀;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凝成的水澄清、透明、无杂质;生气时则出现紫色的沉淀。将“生气水”注射到老鼠身上,老鼠居然死了。

可见,生气对健康影响非同一般。人,真能被“气死”。所以,加强对情绪的管理,培养平和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二)妥善化解压力

对已有的压力,除正确地认识、控制不良情绪外,关键还得解决它或消除它。要妥善化解压力,以下几个环节可供参考:

一是有序解决,不搞积压叠加。当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产生后,就迅速找到压力源,通过调整认知、实际措施等方法,予以尽快解决,不搞积压,更不要多种压力相互叠加。在具体解决过程,可按优先管理原则进行。

二是无法解决就暂停。有些事,觉得很重要很着急,但一时又无法解决,不如就暂时搁一搁。过几天再看,就觉得没有那么重要、那么着急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令人担忧的事,多半都不是大问题。有人统计过,人们所担忧的事,40%不会出现,30%可以顺利解决,20%可以努力解决,真正能让你感到麻烦的仅10%。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让这10%的事搅得自己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些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搁一搁,做点其他的事,再回头来思考这件事,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之为“酝酿效应”。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通过酝酿,弱化了心理定式的效应,因而容易重构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有人用实验说明了这种效应。给被试提出的问题:“你面前有四条小链子,每条链子有三个环(图11-7)。打开一个环要花2元钱,封合一个环要花3元钱。开始时所有的环都是封合的。你的任务是要把这12个环全部连接成一个大链子,但花钱不能超过15元钱。”(这个问题的解法是:把一条小链的三个环都打开,用这三个环把剩下的三个小链连接起来。)实验中的三组被试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中间插入半小时做其他事情,结果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间插入4个小时做其他事情,结果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主试要求被试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回头来解决链子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解法去做,而是像原先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应”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维模式,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所以,一时做不了的事,先搁搁,别让它老是烦你。

三是心力交瘁就转移。有的事,自行解决有困难,弄得自己心力交瘁,有可能的话,就把它转移了吧。如果是工作上的事,就授权于他人;如果是经营上的事就让出份额给别人;如果是心理上的积郁,不妨找个心理医生倾诉,“发表就是减轻”。

四是转移无用就放弃。在“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必须对取舍作出决定,同理,当一些事情让你感到负荷难以承受的时候,必须学会放弃。人在江湖,常常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不要可惜,更不要吝啬。再重要的事情,再巨大的成就与财富,当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面对健康与快乐,特别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生命,放弃都是值得的。

小结上述四个方面,可概括一句压力自我管理的口诀:能解决时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暂停,不能暂停就转移,不能转移就放弃。

(三)培养积极心态

人活在自己的心态中,有时人们常常抱怨环境不佳,别人对自己不好,其实想明了之后才悟到:与其说是环境在压迫我们,不如说是对环境的看法在压迫我们。所以,培养积极的心态,就将获得快乐的生活。

工作上,尽力而为,别大包大揽。工作、职业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全部。人生评价指标应是个综合体,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家庭、亲情、友情等。事情永远是干不完的。切记,别让所有的事自己一人扛,这样会让自己很累很受伤。金钱不能买到一切,千万别做那些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的傻事。

发展前景上,要努力为之,但千万别太刻意。有志之士都希望建功立业,成就自己辉煌的人生。但很多事都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努力了,就对得住自己,别太刻意苛求自己了。人的发展贵在全面,职位高低只是一个方面,别一叶障目而不见了森林。很多东西,没得到时是渴望的,得到后是重负的,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是快乐的。

人际关系上,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这张网上的一个网结。如果你这个网结的各种关系都相对均衡,你便可以更舒服地躺在这张网上借力得力,甚至可以借力发力。如果四周不均衡,可能就会感到这边在扯你,那边在拽你,常常身不由己,心力交瘁。因此,我们必须善待他人,善于交往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待他人可别亏了自己,我们要常常为自己来点“心灵鸡汤”,帮心灵减压去负,让心灵常常放风晒晒阳光,吸收正能量。

善待自己,重在自我沟通。自我善沟通,生活好轻松。

网址:《人际沟通心动论》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22394

相关内容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的技巧
沟通心理学2——人际关系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分析.ppt免费全文阅读
如何用沟通解决生活中80%的问题| 人际沟通分析
交际技巧,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
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的八个技巧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pdf epub mobi
心理活动课《学会沟通
职场人际沟通小技巧
人生人际关系与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ppt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