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设计课程设计.pdf
创意设计:参加UI/UX设计基础课程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技能培训课程#
《固体废物处理》 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杨 强 学 号: 5802112002 专业班级: 环工 121 班 指导教师: 樊 华 二 0 一五年 6 月 22 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 1. 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 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 站。该小区人口规模为 5.8 万人(未来 20 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 1.0kg/人·天。该 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 30 公里。 2.运转站设计要求: (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 (2 )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 运转车辆); (3 )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 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1 3.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 3.1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起步 80 年代后期,其后,先后制定了 不少相关标准。在 1990 年前,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率还不足 2 %。 进入 90 年代以后,我国城 市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1999 年, 我国设市城市为 668 座,1999 年全国城市 年清运城市垃圾 1.14 亿吨,共有垃圾处理厂(场)696 座,垃圾处理能力达到 27.68 万吨/ 日,垃圾处理率 63.4 %{1}。在 1986 -1999 年期间,城市垃 圾清运 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6 .5 %,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与城市人口 增长基本同步。 从近 10 年来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发生的变化可 以看出,城市垃圾取得的成 绩和进步是明显的,特别是先进的垃 圾处理技术开始逐步得到应用。例如,在近 几年建设的许多填埋 场中,为提高填埋场的防渗水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作为 防渗 材料;为提高填埋作业效率,一些大型的填埋场采用了填埋压实机; 一些城 市如杭州、 广州、 深圳等的填埋场开始对填埋气体进行 回收利用, 1998 年 10 月, 我国第一个填埋气体发电厂在杭州 天子岭填埋场建成发电,1999 年 6 月广州大 田山利用填埋气体 发电的一台机组投入运行,这些项目的实施,为我国填埋场填 埋 气体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垃圾焚烧处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深圳市于 1985 年从日本三菱重工业公 司成套引进两台日处理能 力为 150 吨 l 日的垃圾焚烧炉, 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 垃圾 2 焚烧厂。1994 年底开始扩建的三号炉,结合国家 “八五”攻关 划,完成 了 3 #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 80 %以上, 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 过了原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大型垃 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此外,还 有一些城市如上海、广 州、北京等目前已建和在建的焚烧发电厂在未来几年将投 入运行, 这些焚烧厂多为通过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关键技术或设备、按照较 高污 染控制标准来建设的现代化大型垃圾焚烧厂。 堆肥处理是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使用最早也是在早期阶段使用最多的方式。 堆 肥处理主要采用低成本堆肥系统,大部分垃圾堆肥处理场采用敞开 式静态堆肥。 “七五”和 “八五”期间, 我国相继开展了机械 化程度较高的动态高温堆肥研究 和开发,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九 十年代中期先后建成的动态堆肥场典型工程有常 州市环境卫生综 合厂和北京南宫堆肥厂。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处理 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明显不 足,垃圾处理的水平还很低, 从总体上讲,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还处于由堆
网址:垃圾转运站设计课程设计.pdf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753057
相关内容
生活垃圾转运站自动化管理设计研究.pdf生活垃圾转运站电气节能设计
生活垃圾转运站自动化管理设计研究
基于生活垃圾转运站电气节能设计研究.doc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投资建设建议书.doc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2篇——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卧室垃圾桶设计课题会.pptx
生活垃圾焚烧系统设计(毕业设计).doc
固废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