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生活的“小确幸”
捕捉生活的小确幸,是老年人摄影的细腻之处。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老年人摄影#
本报记者陈洪晨文/摄
过去这一年,陈宗和与余小玲有意识地开始存钱;而梅其庶与何美娥转变了节俭的观念,成为“月光族”。
四位老人,一对生活在城市,一对居住在乡村。两种不同的选择,都包含着他们对幸福晚年的美好期许。他们的年度手账,是台州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缩影。
有储蓄,更安心
早晨七八点,80岁的陈宗和与74岁的余小玲从家里出发,乘坐公交车前往万济池菜场。两老一边采买一边闲逛,遇上老朋友,便停下脚步闲聊一会儿。中午11点,他们来到椒江区海门街道枫山路的怡家社区食堂就餐,午饭后回家休息,下午做家务、准备晚餐,等着女儿、女婿回家一起吃饭。
这是夫妻俩平凡的一天。
“我俩和女儿一家一起住在碧海明珠花园,小区附近就有菜场和超市,购物很方便。但我们是枫山社区人,对码头这边的几个菜场更熟悉。哪里的蔬菜新鲜,哪里的猪肉便宜,我心里都有数,摊贩也是老熟人了。而且,老邻居、老伙计都在这边,我们有空就时常走动。”余小玲向记者解释,买菜为何舍近求远。
早晨的采买行程,对于两老来说,更是一天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
也因如此,尽管有余小玲买菜、陈宗和做饭的分工约定,实际上两人总是一同出门、形影不离。“我俩都是70周岁以上,乘坐公交车免费,出行方面没有什么支出,无非多消磨些时间。”余小玲笑着说。
若是采买比较快,两人会乘公交车回家,自己烧中饭吃;若是走亲访友耽搁了,便在外就餐。
采访这天,余小玲推着装满蔬菜、猪肉的小推车走进社区食堂,陈宗和先到打菜窗口前排队。不一会儿,两人各自打了三菜一汤一饭,共消费23元,一同落座就餐。红烧肉,家常豆腐,花菜,芹菜炒胡萝卜,紫菜汤……两老吃得津津有味,还添了一碗米饭分着吃。
“这里环境整洁,工作人员服务热情,菜的味道很不错,分量也足够。”两老都对社区食堂很满意,“原先自己烧中饭,经常随便对付一下;在街边下馆子,价格可没有这里实惠。”
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食堂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既可堂食也可外带,7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七折优惠,9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社区食堂开放后,陈宗和、余小玲夫妇早晨的社交时间更宽裕了。午餐后,他们常在食堂和老邻居们喝茶、聊天,再聚一会儿,然后悠闲地回家。
陈宗和退休前是企业职工,每月有4200元退休金;余小玲通过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如今每月也可领养老金。
“2000年,我每月只有300元,之后养老金几乎每年都在涨,现在我一个月也有3300元啦。”余小玲笑着告诉记者。
2019年,余小玲曾生过一场大病,手术后康复。“医疗费大部分医保都能报销。我买过商业保险,自费的1.3万元也报回来了。”
这两年,余小玲每隔半年到医院复查。“现在看病可比以前方便多了。”她感慨,“女婿在手机上帮我预约取号,我按时到医院,很快就能进去做检查了。费用大部分医保报销,自费部分只有100多元。”
此外,由于血糖和血压偏高,两老每半个月到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做定期检查,“量血压是免费的,测血糖收3元。社区医生和我们都很熟悉,对老人很耐心”。
余小玲扳着手指,一项项总结道:“出行免费,看病支出很少。儿女很孝顺,吃穿用度,许多东西都帮我们准备好了。除了买菜,买些保健品和营养品,我们平时几乎没什么支出。”
“人老了难免面对病痛。我俩一生病,孩子们精神压力就很大,我想至少在经济上为他们减轻负担。”2019年那场大病,余小玲至今记得子女慌乱担忧的样子,自此便有意识地开始存钱。
过去这一年,结余的养老金让两老对未来生活又多了一些信心。
当“月光”,享清福
87岁的梅其庶和78岁的何美娥是三门县亭旁镇项家山村人。梅其庶曾担任乡干部,老伴何美娥是家庭主妇。年轻时,为了养活一家人,梅其庶勤恳工作,1995年退休后,二老一直过着朴素的田园生活。
“我40多岁开始痛风,许多东西不能吃,就在自留地种了各种蔬菜,老伴负责洗衣、烧饭,基本自给自足。”梅老告诉记者,农村生活很简单,二老没有娱乐生活或兴趣爱好,除了买常年吃的降血压、降血糖、抗痛风等药物,两人每月一共要花六七百元,其他方面少有支出。
前几年,两老曾到城里和儿子一家同住了几年,后来感到生活不习惯,又回到了熟悉的乡下。随着年岁渐长,梅其庶务农时感到越来越吃力,何美娥做家务也时常力不从心。为了不让子女担忧,他们从没说起过生活上的不便。
去年6月,梅老在家跌了一跤,摔断了尾椎骨,在三门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后慢慢康复。回到老家,一位来看望他的老友说,亭旁镇中心卫生院闲置的住院楼被改造成了医养结合的康养联合体,环境很不错。
带着好奇心,二老到镇上一探究竟。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康养联合体针对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基本医疗等一体化服务,还有许多智慧设施随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
梅老当下就心动了,他算了算账:“我每月有7000多元退休金,老伴没有收入。住进康养联合体,每人每月2680元,管吃管住,加上每月吃药的钱,基本能自己负担,不会给子女添麻烦。”
两位节俭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晚年决定“奢侈”一回,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
住进康养联合体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二老后怕不已的事——院长李宏忠发现何美娥手脚有溃烂的症状,判断老人可能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送至台州医院诊断、救治后,老人很快康复了。
何美娥后来了解到,“这个病严重的话要截肢的。如果当时住在家,我可能随便抹点草药、药膏,不会在意。要是再晚两个星期发现,就麻烦了。多亏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细心”。
除了这次有惊无险的送医经历,二老在日常生活中也感受到了医养结合的便利之处。
每天早晨,护理人员会组织老人做操、活动筋骨;公共休息区有许多康复训练的器材和益智健脑的玩具供老人使用;身体有任何不适,楼下就有值班的医生和护士……
“我常年吃的药品,有几种不常见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以前,我每月都要去城里开药、买药,儿媳或女儿会开车载我去。有时不想麻烦她们,我就自己乘公交车去,中途要转车,一来一回要花一天。”梅老说,“现在好了,这里的医生专门为我调来这几种药,每月根据身体情况调节药量,还有护理人员每天提醒我别忘了吃。”
何美娥则对伙食赞不绝口,“早餐有粥和包子,也有专门为我们高血糖老人做的低糖营养餐;午餐和晚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采访这天,老人们的午餐有煎鱼肉块、包菜、菜头等。梅老因痛风不能吃鱼,便把餐盘中的鱼肉拨给老伴,护理人员发现了,立即问他菜量够不够,需不需要加一些蔬菜。
临别时,何美娥拉起记者的手,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真是享福啊!一日三餐吃饱,房间有人打扫,连被子都有人帮忙洗换。我俩空闲了就看看电视,下楼逛逛,锻炼身体,和这里新认识的老人朋友聊聊天……”
这笔养老支出,让两老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成倍增加。
网址:老年生活的“小确幸”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27559
相关内容
小确幸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10篇)生活中的小确幸
生活小确幸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感恩生活中的小确幸
寻找生活里的小确幸
你好,《生活的小确幸》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600字
“点亮生活中的小确幸”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优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