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瞰未来
以“城”相约,“城”邀世界。
10月26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威海开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位中外嘉宾参会。
作为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世界城市日自2014年设立以来,便承载着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世界城市日十周年之际,这一活动落在了威海,这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威海城市建设的认可,也代表了中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威海,何以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本次活动又会给未来的城市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PART.01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世界城市日”的总主题,也是威海一贯倡导且施行的理念。“精致”是威海的鲜明标识,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遵循,威海把精致“刻在了骨子里”。
继承传统,有机更新。开幕式上,威海火炬八街街区微更新案例作为中国六个案例之一入选《威海手册》,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借鉴。一边注重保留经典场景等城市记忆,一边致力于摆脱千城一面的刻板印象,火炬八街的设计经过与当地群众不断磨合的过程,既保护了当时建筑的特色,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成功地将火炬八街建设为威海的特色“地标”。
以人为本,优化治理。城市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开幕式上还发布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的“上海指数”山东应用报告》,威海《红色物业的实践探索》案例入选。近年来,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威海不断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在社区治理层面形成了“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模式,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精致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开放创新,融入世界。在本次活动的精致城市论坛上,《威海市精致城市2.0战略研究报告》发布。近年来,从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再到深耕国际化传播,威海将开放创新作为保持城市活力的不二法门,持续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精致城市建设迈上进阶2.0版的新台阶。
PART.02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对城市的愿景,这在本次活动的主题展览中也得到了集中反映。
这里有“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在“享城市”板块中,117个全球城市发展案例各具特色、熠熠生辉。“智链全球,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城市案例展、“视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城市案例展和“匠筑齐鲁,勇扛走在前使命”山东省城市案例展,等等,将全球各大城市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展开的探索实践,生动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其中,国内城市的发展成就十分瞩目。比如,百年首钢园借助冬奥契机重焕新生,体现了城市更新战略的成功实践;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在保留工业遗产风貌的基础上,成功转型为活态博物馆与传统制瓷展览馆;宁波、南昌等地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开展城市体检,实现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各地在提升城市能级的过程中,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利好。
这里有“诗意栖居”的最新方式。良好的家居体验,是感受城市优质生活的重要方式。在“好房子”板块,众多实力强劲的参展企业,展示了有关行业的新标准、新理念、先进技术、创新产品以及先进的解决方案。比如,博宁福田提供的智慧城轨、智慧城市等解决方案,已获得300余项专利及多项管理体系认证;中建五局推出的“希好斯”装配式模块化内装产品,能够实现空间可变与快速拼装。
此外,像中建海龙的移动样板房,北新建材集团的龙牌i+空间科技,中国建筑集团的鲁班智眼(X-MEN)空间模型机器人,中国铁建的竹缠绕复合材料等,都为打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了创新、健康、环保的路径。
这里有“精智世界”的幸福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为打造更高水平创新城市、智慧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持。比如,在“慧生活”板块的威海精致城市案例展,可以看到威海正着力打造的“物业服务+”应用场景,通过实施线上线下体验平台建设,推动物业服务向养老、托育、家政、健康等领域服务延伸,实现传统物业向智慧物业跃进。
同样,科技感满满的特斯拉赛博越野旅行车、人形机器人,现场模拟抢险排水场景的垂直式供排水抢险车等大型设备,“上车就等于进了医院”的生命支持车,“妙手S”手术机器人,单手就能抬起的太阳能无人机主梁等展品齐齐亮相,令人不由得对未来的城市生活惊喜、赞叹和向往。
PART.03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人们为了生活聚集在城市,也将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改变城市。
作为本届世界城市日的重要成果之一,《威海倡议》的发布,将聚焦城市共建共享主题,全面倡导绿色低碳、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幸福温情、安全韧性的发展理念,共同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全球愿景。
如何理解、规划和发展城市,是未来给全人类出的一道考题,我们要作答的还有很多。
打造城市绿色生态。未来,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如何让未来城市满足绿色空间需求,值得城市建设者进一步探索。比如,提升社区配套便利度,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从源头上减少职住不平衡、钟摆式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建设具有包容性的宜居城市。宜居城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感受和愿景,这就需要城市更加具有包容性。比如,通过提供住房和基础设施、赋予平等权利和参与权并提供就业和机会;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服务,兼顾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和老龄群体的关爱需求;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等等,都有助于创造“人人共有的城市”。
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敏捷智能的城市服务。像智能垃圾管理、智能照明系统、智慧水管理、智能电网、智慧农业与城市农业、数字化文化娱乐设施、城市数字孪生等技术,都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接下来,如何用智能技术进一步挖掘城市特色、提升公共服务运行效率、解决社会空间及生态环境问题,还值得进一步应用完善。
提高城市韧性。一些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在最基础的安全韧性问题上,却往往需要补课。一座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过硬的抗灾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管理、文化等重点方面入手,做好“硬支撑”与“软支撑”,让城市面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能够应付裕如。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在未来,城市不仅应该能够让人们美好地生活,而且应该能够让人们创造理想的生活。对这样的城市,我们满怀期待。
供稿:乳山市融媒体中心 李振华
编辑:于喆
审稿:谭艳华
责任编辑:
网址:从城市瞰未来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17430
相关内容
未来城市生活指南——元时代背景下15分钟生活圈更新探索科技赋能 让城市环卫“智能”起来
全球地标顶豪的中国坐标,【城脉中心·璟喜】惊艳亮相
日照:全民健身,从“生活方式”到“城市基因”
城市通生活
孔雀城航天府滨江苑用建筑环保理念创造美好生活
中国城市报
南阳58同城,连接城市与生活的桥梁
...西安龙翔奥城云樾商铺_新房热销_建筑面积_楼盘首页_生态绿地
小家电市场:需求分化下厨房小家电未来产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