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监测

发布时间:2024-12-02 06:19

科技对环境监测的贡献:卫星遥感、物联网技术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与生活哲学#

环境卫生监测系指对居住生活环境的本底和污染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间断性或连续性的卫生调查和采样检测。通过卫生监测,了解环境受污染的程度和其对机体可能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 结合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或必要的动物实验,也为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容许水平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为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提供资料和数据。同时在环境的理论分析方面也提供现场的具体条件。

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相继开展了环境卫生监测工作。近年来各地又相继建立了环境卫生监测站和全国性、区域性的环境卫生监测网、点,负责系统的环境卫生监测工作。

环境卫生监测按监测的不同对象可以分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和生物材料监测。此外,还有噪声、辐射等监测。

大气监测在于了解大气质量、本底水平和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目的在于阐明有关大气污染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探索有关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苯并(a)芘、飘尘(特别是可吸入尘)在病因学上的作用,同时通过大气监测所得资料也可为大气质量状况和防治措施效果作出科学的评价。

水质监测是对地面水和地下水进行卫生学调查和污染监测。目的在于通过监测掌握水质状况,进而了解其对机体健康可能带来的危害,为保证水体的良好卫生状况和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饮用水而进行监测。在水质监测中也包括底质污染监测和水生生物监测。

土壤监测系指对土壤进行卫生调查,特别是对某些特定污染物(如镉、有机氯农药、铬等)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检测。此外,为了评价土壤污染状况亦需测定未受污染的土壤天然本底作为判断的对照。因此,经常系统地积累各地区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天然本底,也是土壤监测的内容。

生物材料监测主要通过对血、尿、粪、乳汁、头发和各种脏器等材料的监测,了解污染物在体内的水平,并可进一步探索有关污染物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由于生物材料监测更能反映污染与健康的相互关系,同时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亦较经济,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有效地开展环境卫生学方面的工作,必须把监测工作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在一起。

环境卫生监测按监测的目的可以分为研究性监测、事故性监测和监视性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监测,如为了研究大气中苯并(a)芘对人体肺癌发生的可能影响,就需要调查、检测环境中苯并(a)芘存在的形式、浓度,进入人体的途径和其在体内蓄积、分布、代谢的情况。再结合必要的居民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动物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性监测往往需要多学科配合协同工作。监测指标、方法、仪器等方面将按研究目的加以确定。

事故性监测指环境中因某种污染物浓度急剧增高,造成居民患病率、死亡率显著升高而进行的临时性的监测,借以查明事故原因,为消除事故,评价措施效果提出可靠的科学依据。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事故时需进行紧急事故性监测。这种监测方法要求简易、快速。

监视性监测属常规性监测,即通过对某种或某些污染物进行长期监测,借以观察它们在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这种监测在规划、布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面都有统一的规格和要求,并按统一的表格呈报测定结果。这种监测所得结果有较大可比性,它对掌握和了解污染规律,评价综合治理措施效果有积极的意义。对研制和验证、修订卫生标准亦有重要意义。这种监测,我国近年参加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监测(见“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条)。

为了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我国正在有关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其内容包括仪器校准,推荐标准方法及标准品,分析操作步骤,数据统计计算,结果报告以及操作人员的训练等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以保证质量。

网址:环境卫生监测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43859

相关内容

「环境卫生监测」环境卫生监测公司黄页
环境卫生学监测.doc
「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公司黄页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生态监测系统
环境监测系统
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
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在线环境监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