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十大案例|世界有很多问题,而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发布时间:2024-11-11 17:43

从2022年到2023年的跨越,说长却也不长的365天,不知为何,总感时光愈发匆忙。太多人和事被遗忘、被轻视,人们被裹挟着、被推搡着向前走,在百态的困境中努力地扎根生长。

过去一年里,有多少解困者尝试在泥泞中摸索,又有多少解困之道尤其值得被铭记或思考?“解困”成员们经过严格的排序和筛选,最终在不同议题领域选出了十篇优秀报道。这十篇具备典型解困意识的报道与一篇特别推荐报道一同组成了“年度十大案例”。

万余字,重千斤。

本期,我们将跟随研读人,一起深入了解在医疗、疫情、教育、特殊群体、城市建设、养老、健康、性别、法律和气候变化议题中遴选出的优秀案例,以及一篇特别推荐报道的解困思路。

让我们一起走进解困者的视角,走近国内解困式报道的成长足迹。

【特别推荐】

封面报道 | 从配捐到诈骗:慈善生命线是如何变灰的

来源:财新周刊 作者:黄蕙昭

蒋模婷 等

大病患儿慈善事业,最不能触碰的红线。作恶的个人、隐身的组织,利益链条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文章详细解析儿慈会“募捐-套捐-暗箱-诈骗”的所谓“公益”路径,采访到数位核心利益相关人,厘清此类商业套路如何由慈善公益转化为灰色产业。从病儿家属角度阐释为何该模式有可乘之机,再层层剖析“中间人”、慈善机构、互联网平台在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和彼此的纷繁关系,一步步清楚阐释慈善生命线究竟如何变灰,对行业管控整治、未来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医疗议题】

在这个三线小城,有尊严地死去

来源:南风窗 作者:赵佳佳

生命的最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死亡?疼痛和屈辱交加,我们如何有尊严地退场?

此文探讨如何铸就可广泛复制的市级普惠安宁疗护模式,用两万字详细剖析解困过程。

文中详述麻醉专科医生郭艳汝在沧州人民医院筹建安宁疗护科室之历程,从创建缘由、科室构建到招聘人员,阐明运营中医护人员面对的诸多困难,细腻呈现挑战与解困方法。沧州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科室成型,多重主体共同支持,医护人员、社工、医联体计划成员等多方参与,共同构建可行模式,极具公共价值。

【城市建设】

当你老了,关于吃这件“小事” | 深度报道

来源:北青深一度 作者:梁婷 等

老年饮食,关乎当下,亦牵动未来

开篇以生动人物为镜,勾勒中国老人在购菜、烹饪、进餐等生活经历,指出老人饮食问题非个体难题,而是需引起更广泛关注的共同课题。针对社区食堂,作者将问题拆解细分,在多地走访探寻,描绘中国老年人吃饭问题现状与发展。文末对比惠州食堂与日本模式,融合专业评价,指出老年饮食问题牵扯政策、社会、科研层面,助力行业志士在各自领域中砥砺前行。

【疫情议题】

新加坡在疫情中开放:生活逼近正常,但非放任自流

来源: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作者:王雅淇

以小细节描摹现实,以真实情绪打动人心。

文章叙述新加坡在不同病毒变异下的多样举措,细致勾勒政府与社会组织行动,展现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居家康复计划”、医疗资源调配与病毒科普推广等步步向前的过程,启发无尽价值。采访案例真实呈现开放初期挑战与民众心理波动,对于医疗资源压力、死亡数据等敏感议题,报道均以确凿数据支撑。

世界瞩目的公共健康突发事件下,这里记录下另一种尝试,行走于迷雾的日子里,这曾是一束理智的光。

【教育议题】

一个深度贫困县,打破「县中魔咒」之后

来源:人物 作者:林松果

撷取“会泽”样本,作者探讨贫困县教育公平之路。回溯二十载,从困境至改革还原全程。

作者笔下充溢人文关怀,目光不单落于系统,更重视系统中的个体,倾听教育改革中孩子们心痛和困扰,从个体视角阐释解困方案的“不完美”。

打破魔咒以后,下一步并非坦途。作者揭示会泽模式推广仍会引发“水土不服”与“剧场效应”,方案成效与时代限制并存,开放式表述赋予读者更多思索空间,对社会各界思考县城教育改革意义深远。

【特殊群体议题】

不再是孩子的“孩子们”

来源:冰点周刊 作者:张渺

星星的孩子,该如何长大?

中国大龄心智障碍人士照料之途,一路艰难险阻。以北京慧灵托养中心大福家服务点为主轴,剖析现况、揭示问题,细解解困路径,回顾曲折历程,深入案例解读,剖析大龄心智障碍青年陪护抚养的重重困难。访谈涵盖社会各界,跨越海内外,凸显解困之道非孤行英雄。阐发政策分析,助力问题解决。

星星的孩子,生命的前方仍有长灯照路。

【养老议题】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如何做不留遗憾的告别?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魏倩

一个人想在哪儿离世,往往能反映他对自己生命最后一程的期待。报道聚焦“三级医院出技术,二级医院出病房,社区医院做居家”的三级联动模式,“滚动搭建”形成“三级医院—医联体—社区居家”的安宁网络,阐明了安宁缓和医疗在实施过程中的好处与遇到的困境,为安宁疗护的落实和推广提供了借鉴思路。

【健康议题】

那个心脏骤停倒在北京地铁的人,终于用上了AED

来源:人物 作者:汤禹成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因心脏骤停而突然倒地,每年,有54.4万人因此失去生命,而抢救成功率仅为1%。报道中通过数据介绍了AED是如何来挽救一条生命的,我国公众急救培训率低且通常会由于害怕不清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而不愿上前救人,报道中也对此给出了相关的回答。报道可以令读者感受到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并获取到准确有效的信息,是一篇解困意识很强的报道。

【性别议题】

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

来源:人物 作者:林松果

女性并不是社会特殊群体。她们需要的不是关爱,而是平等。文章以那些站起来争取平等选举权的女性村民代表为开篇,介绍性别平等与出生性别比的关联——出生性别比问题治本在于是需要更多考察各部门是否出台了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讲述了在长丰是如何推广性别平等工作的,且笔者自己也对其中的案例推广所遇到的机遇和困难做出了分析,是一篇契合当下社会议题且极具参考价值的报道。

【法律议题】

如何与被害人同行——跟骚法上路半年,有效吗?保护令有何缺口?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 作者:洪琴宣

报道中以图解的方式阐明当跟骚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披露相关数据,介绍性别暴力跟踪骚扰咨询专线这一类平台的存在,并例举出立法阶段攻防重点两条,阐明是否帮助到被害人,以实例和法律法规给予读者行动参照,以客观的视角分析该法律立法体系存在的缺口,并给出了相关学者的建议参考,既是为受害人点亮了一盏明灯也是可以作为法律知识的普及。

【气候变化议题】

碳中和不能"劫贫济富",农村清洁能源改造之路怎么走?

来源:知识分子 作者:刘尚炜

报道点明了在农村安装清洁能源多是“重装不重用”,且没有关注农村和城镇百姓从中是不是有所收益和发展的问题。列举出“从1到N、由下自上”“抓住农民真实的需求”“推行实现“一村一策”的相关的措施,为实现碳中和及农村清洁改造之路指出了问题、点明了方向。

本文转载自解困jiekun

编辑丨唐榕 芮昕怡

图源|网络

Solutions Journalism Case

原标题:《年度十大案例|世界有很多问题,而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阅读原文

网址:年度十大案例|世界有很多问题,而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35507

相关内容

掌握十大生存技能,轻松应对多变的世界
世界无烟日环保建议书
魔兽世界的问题问美味风蛇这个烹饪配方再那能打出来,打什么怪出,为 爱问知识人
如遇集中隔离的宠物安置问题,它世界想给你的几点建议
修理工的日常揭秘:你眼中的世界与潜在的问题看得见!
钟南山日程表上热搜,为你分享5位世界名人的时间管理案例!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这些方面要注意!
陈龙:“消费”不再只为生存,我们正向“非必需品时代”大迁徙 ▎当我们进入越来越不需要担心生存的时代,消费已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变成一种需要培养的习惯、一种想象力、一种生活方式。 钛媒...
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科普丨水能无限循环,为什么我们还要节约用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