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件(共34张PPT)

发布时间:2024-11-12 21:21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本节主讲:______
—法律是什么—
—生活与法律—
—法律作用大—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
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
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时常与我们
相伴。
学生
乘坐大巴
去秋游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
财产权
受教育权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交通法规
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答案:不一样,违法法律的后果要严重些。学校纪律不能违法法律规定,违法则无效。
拓展知识
一、触犯刑律的后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 刑;
2、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缓刑;
3、有罪但不起诉或免于刑事处罚。
二、学生在校违反纪律学校有权对其作出如下 处理: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但注意:对于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校不得将其开除学籍。
未成年人违反法律和学校纪律所承担的后果是不一样的。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惩罚,违反纪律受到纪律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
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 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 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 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 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 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
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 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 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 教育。
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道德与法律
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以孝敬老年人为例,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6年,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孝道正式写入法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2012年修订这部法律时,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尊老敬老不只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定义务。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
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1、夫妻家庭关系,子女抚养关系,涉及《婚姻法》。
2、老人去世后遗产的分配与继承,涉及《继承法》。
3、日常生活出行可能会遇到的交通事故及其处理,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
4、生活中购买房产、汽车等物品时签订合同,涉及《合同法》。
5、日常生活中处理邻里关系纠纷,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家中被盗、路遇抢劫等犯罪情况,涉及《刑法》。
7、日常工作,家庭收入,与单位打交道,涉及《劳动法》。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惩罚。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我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刘邦反抗秦的暴政,率军攻入咸阳后,首先“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与大家约法三章,禁止杀人、伤害和盗窃,否则要严厉惩罚。杀人者会被处死,伤害他人和盗窃要处以相应的惩罚。
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民法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
签订平等、
互利的合同,
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买卖行为
的顺
利进行。
小丽的妈妈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强强的爸爸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除了刑法和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还有行政法等法律。行政法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1.
2.
3.
4.
5.
拖拽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拓展知识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法律分析:学校生活会涉的法律有《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 教育促进法》《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 保护法》等.《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 法》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民法典》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 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 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 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 教育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 育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 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 宪法,制定本法。
拓展知识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她有著作权
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总集。《管子》中有一句话:“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大意是:法是用来预防和惩罚犯罪的,律是用来解决争端、化解纠纷的。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喝完酒以后不可以开车,以免造成交通事故,威胁生命健康。
喝完酒后切勿开车,由于酒精有一定的麻痹作用,饮酒后会使人的触觉能力降低,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还会导致人过度兴奋、肢体不协调、胆量增大、行为失常。醉酒后开车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几率,可出现恶意飙车、驾驶不规范等行为,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喝完酒后不可产生侥幸心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当体内的酒精被代谢后,方可开车,一般需要6~24小
时,若饮酒过度需要更长时
间,具体代谢时间因人而异,
无法一概而论。
在日常生活中,需饮酒适度,切勿长期酗酒,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残疾当事人作为特殊群体,我国法律对其有特别保护,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在刑事诉讼中,凡被告人是盲、聋、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二、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依照《刑法》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智力、生理有缺陷的当事人,可以向法律服务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请求减免法律服务费用。
四、当事人为没有固定生活收入的残疾人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援助,请求对诉讼费用实行缓交、减交或免交。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人发生争议进行诉讼时,由其监护人作为诉讼代理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只能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六、残疾人的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能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七、凡收养残疾儿童的,国家放宽收养条件,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只能收养一名子女的限制。
八、因人身损害致使受害人身体残疾的,受害人有权向致害人要求赔偿残疾用具费。
九、离婚时,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有权要求对方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
十、遗嘱人处分自己的财产时,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 来源的残疾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否则,该遗嘱部分无效。
1、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造成死亡1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
(2)、重伤1人以上,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
(3)、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3万元至6万元之间的。
2、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视为情节特别恶劣,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1)、造成2人死亡。
(2)、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的数额,起点在6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
3、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并符合上述1或2的规定,按照1或2的规定从重处罚:
(1)、畏罪潜逃,或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或隐瞒事故真相,嫁祸于人的。
(2)、酒后驾车的。
(3)、非司机驾驶机动车辆的。
(4)、驾驶无牌照车辆的。
(5)、明知机动车辆关键部件失灵仍然驾驶的。
(6)、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
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
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答:我不认同。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采用报复的手段和忍气吞声的方式都不能有效地维护我们的权利。
答:①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②如果签订了合同,可以直接申请仲载,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 签订劳动合同,可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③向法院提出申请,拿出证据,根据《劳动法》起诉用人单位。
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
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课件(共34张PPT) https://www.yuejiaxmz.com/news/view/60048

相关内容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件)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统编版(2024)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手拉手交朋友》名师课件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第10课《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美好生活哪里来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2024秋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3课 美丽的冬天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品德课件
一年级上册劳动人民版抹布使用有学问课件(26张PPT)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资料优选
整理收纳ppt
生活美学课件.ppt

随便看看